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志民)5月30日,保定市涞水县王村镇佳和金属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掐丝珐琅博物馆内,铜鎏金掐丝兽鸟香炉形象逼真、铜鎏金掐丝寿字瓶端庄大气、铜鎏金嵌料石升降塔钟富丽堂皇……展厅内布展的近千件珐琅产品,每件产品从设计、制胎到掐丝、点蓝等每个环节都沿用着传统工作技艺,技术精湛复杂,产品整体和谐唯美。
据该公司负责人万阳磊介绍,该公司前身为1983年建成的王村镇张翠台珐琅厂,2013年该厂更名为佳和金属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宫廷掐丝珐琅钟表、玉石盆景、嵌珐琅宫廷家具等产品,当时产品设计种类相对较少,销售渠道单一,公司员工也就30多人。近几年来,在涞水县政协的指导和帮助下,外出参观拓展思路,强化培训培养技工人才,完善制度健全销售体系,公司占地面积也从最初的400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7000多平方米,人员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珐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佳和金属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的成功发展历程,是涞水县擦亮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涞水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大县,特别是在技艺传承方面优势凸显。涞水的珐琅和红木家具等文化产品都沿用了清末宫廷造办处的制作技艺,技术纯熟,产品精致大方美观,极具收藏和观赏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新中国成立后,传统行业百废待兴,涞水就出现了一些作坊式珐琅、景泰蓝、铜火锅、京作红木家具制作厂家,靠带徒弟传承技艺,跑业务拓展销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虽然产品特色明显,但未形成规模,仍处于保守经营状态,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明显不足。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涞水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产业发展体系,将铜火锅、珐琅、红木家具、麻核桃等传统产业振兴工作列入常态化工作,由县政协牵头,发改、市场、文旅等多部门参与成立铜火锅珐琅工作专班。
擦亮文化名片,让传统文化产业焕发青春。县政协把振兴铜火锅珐琅等传统文化产业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谋思路、定举措,专班推进抓落实、要结果。近几年县政协组织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深入企业走访40余次,征求意见和建议50多条。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依托宫廷技艺传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县政协铜火锅、珐琅产业振兴专项小组专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方向,成立了铜制品协会,定期开展活动;设立了“铜火锅珐琅产业商标品牌指导站”,推荐1家铜火锅企业申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人社局指导铜锅协会通过市级劳务品牌“古艺铜匠”评定,市场监管局指导协会制定实施了河北省首个《铜火锅》团体标准,组织开展了铜火锅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暨商标品牌培训、“标准化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宣传服务、传统产业商品条码推广应用培训、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等活动,发改局组织铜锅珐琅企业参加各类展会13次,引导企业创新研发;推动“珐琅工艺进校园、学生进非遗工坊”活动,开展互动活动15次,为培养后继人才打基础。建成了目前全国唯一的全方位系统展示中国铜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的博物馆。
破解发展难题,让传统文化产业步入快车道。县政协在调研中发现土地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人员老化是行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源、思想僵化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梗阻、分散经营是导致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短板等问题后,主动帮助企业谋思路、想对策。县政协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土地资源谋划铜制品产业园区,建园招商引凤,全力培育行业领军巨人;采取传帮带和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铜火锅珐琅技术骨干;走出去参观考察和请进来指导生产,鼓励企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由分散性一家一户经营向集群化经营转变,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拓展营销渠道,让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好酒也怕巷子深,宣传营销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提高涞水铜火锅珐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涞水县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对铜火锅珐琅产业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承深入挖掘、积极在媒体宣传报道,提高涞水铜火锅和珐琅产业的知名度。配合上级部门组织的“高端媒体看保定”等相关活动,组织30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全要素一站式服务,助推铜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几年来累计在各级媒体刊发相关稿件100余篇,其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大型文化季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邀请非遗传承人李凤乾展示涞水景泰蓝火锅制造技艺等重点稿件,唱响了涞水品牌,社会反响强烈;发挥协会外联市场内联生产企业作用,组织铜火锅珐琅企业参加保定市文化产业博览会、广州市全国酒店用品展销会等活动10余次;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3次;开展电商直播比赛,推介景泰蓝火锅制作技艺,让大众感受到非遗和传统工艺的魅力。
涞水县以铜火锅珐琅文化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促进了涞水县铜火锅和铜胎掐丝珐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目前,该县审批注册的铜火锅珐琅企业从2020年的15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家,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产值超5亿元。其中,省级非遗1个,市级非遗3个,县级非遗1个,产品销往包括台港澳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欧亚部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