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家居住的时候,相互串门是很普遍的现象。
串门可相互交流感情,交流信息,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那时的农村,大门早上开启之后一直大敞摇开,直到晚上睡觉才关好。串门很随便,不用敲门喊门,随时可进。当然,也是感情上比较近的去得多。因此,农村有句俗语:吃顺了嘴儿,跑惯了腿儿。
那时没有电视,相互串门就成了打发时间、消磨时光的好方式。家里有钟表的不多,所以没有什么时间观念,有时待到很晚。我记得那时串门太晚了,父亲就亲自去叫。一般串门多是固定的主家,所以老人可直接找上门去。
父亲也给我们讲孟母择邻的故事,说串门也要拣着去,如某某家少去或不去,某某家可多去常去。实践证明,父亲的教诲是正确的,印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每到冬闲时刻,相互串门就更加普遍了。有的聚在一起打打扑克,顶顶牛牌什么的,那时农村还没有打麻将的。在谁家玩,主家一定非常随和,不嫌烦,不嫌脏。那时家庭都比较困难,一般土炕上只铺一领苇席,所以有的人上炕连鞋子也不脱,这时大家就会笑话他:上炕不脱鞋,必定袜子破。这大概也是事实,主家也不怪罪。
到了冬天,晚上最热闹的地方就属饲养点,也叫牲口棚。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饲养点,一般紧挨着大场,几间房子要根据生产队的牲口数来定。外间屋拴牲口,里间屋是饲养员宿舍,盘一大炕,旁边垒一锅台,安一大锅。那时庄稼主儿柴禾少,除去做饭舍不得烧,而饲养点里烂柴末子较多,添一大锅水,灶膛里添上烂柴末子,水烧热了可洗洗脸、泡泡脚。炕烧得热热乎乎的,屋子自然也暖和了,炕热屋子暖嘛!所以每到冬天的夜晚,这里便成了大家聊天的好去处。大伙随心所欲,什么家长里短、奇闻轶事……总之是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以此打发无所事事的漫长冬夜。
那时邻里之间是那么的纯朴,相互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的深厚。
自搬到县城之后,家家关门闭户,各为一方小天地,不像农村那样随意串门了,现在回想起来似有一种莫名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