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新闻

保定:插上科技创新的“金翅膀”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李忻遥
2021-11-26 20:26:43
分享:

  11月16日,保定市举行新型储能产业对接交流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额超100亿元的8个新型储能合作协议现场集中签约,来自全国的10家企业及研究院助力保定加快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预计到2025年,保定新能源装机将突破7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渗透率将达到65.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用一张蓝图改变了21万平方公里发展路径——7年来,我市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经济“长”的态势一直在持续,“新”的动能在聚集: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四项指标,跃居河北省“四个第一”。

  “当前,保定市正在由服务北京和雄安,向联动北京和雄安转变。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承担服务首都、对接北京、联动雄安的政治责任,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市委书记党晓龙说。

  锁定创新目标:

  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推进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新格局

  “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今年9月,我市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并面向全国发布2021年首批19项“揭榜挂帅”科技需求榜单,共涉资金投入超过1.6亿元。

  “作为‘十四五’科研项目管理重大改革,我市‘揭榜挂帅’专项经费投入将达2亿元,有效撬动全社会约20亿元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大院大所以及科协各专业协会对接合作,组织在保发布科技成果,推进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新格局。”市科技局局长贾文征说。

  京津冀三地协作绝非简单地产业对接,而是要打造基于创新资源、产业优势和实际需求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围绕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我市全力建设“创新保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高地,有力汇聚了17所高等院校、71家重点实验室、264家技术创新中心、1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3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3月28日,以“稳制造、强实体、开新局”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我市举办,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评选为中国制造“冠军企业”。“我们与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有126项发明专利、省部级科技成果以及多项储备产品和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面向航空航天领域等高端市场的中间合金研发制造体系。”该公司总裁臧永兴说。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了“院士周末工作坊”“科学家活动月”工作机制,目前正在谋划出台《保定市科学家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保姆式”服务,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

  目前,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一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保定已与69个全国学会、2100余名院士专家建立合作关系,聘任38名院士专家为“保定市特聘专家”,促进“专家链”面对面服务“产业链”,强大科技资源有效服务全市112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22家高新技术企业。

  提升载体平台:

  前瞻性谋划七大主导产业发展,加速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

  创新保定,既取势,又取实。

  容易路全长59公里,是雄安新区主要建材运输通道之一。今年8月14日,全球首条百辆级49吨市场化运营氢能重卡运输线——保定市至雄安新区的“容易路”氢能重卡示范线举行投运仪式,拉开了我市构建绿色生态物流体系的崭新序幕。

  去年以来,我市谋划推动“医车电数游”、超低能耗建筑和都市型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力,加速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京津冀产业链和大市场。同时,将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与保定产业基础、空间布局、资源人文优势紧密结合,以22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进一步做优做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河北京车轨道交通产业园、中电科涞水产业园等重点承接平台。

  作为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重点打造“中国电谷”品牌,区域内集群涉电企业超过300余家,发展了英利、国电联合动力、四方三伊等一批世界级“电”字号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双创平台122家。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市勇担碳达峰、碳中和使命,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同举办“30·60”新时代能源电力创新发展大会,起草并发布《“30·60”新时代能源电力创新发展保定宣言》,促进能源行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将高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装备与技术中心、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先导区和创新中心。

  了解到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以上,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高达90%以上,位于高碑店市的奥润顺达集团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580人研发团队,共取得16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适合中国气候和建筑特点的被动房集成系统,成为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中先行者。

  “每年至少一次的书记市长座谈会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座谈会上多个保定市直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参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地、审批等方面的困难。

  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五矿涿州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同光晶体、中创燕园等企业,实现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从研发到规模量产的成功跨越……我市正在积极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

  打造创新生态:

  打出金融、科技、就业、保障等一套“组合拳”,推动“创新尖峰+产业高地”耦合,科技型创新企业呈现裂变式增长

  保定是一座充满希望、渴望变革的城市。

  得知财政部牵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项目,我市立即组织申报,助力氢能产业抢先机、谋发展;不遗余力支持长城汽车做大做强,重点支持其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并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氢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进氢能重卡等应用示范项目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我市就全力服务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国家队”在保定布局,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地。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超过77亿元,投入强度位列河北省第一;

  加大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和省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到100万元财政补助;

  设立引才引智项目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引智平台建设、引智项目资金等;

  专门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在保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购房有优惠、岗位有保障,用真金白银支持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在保就业创业;

  ……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保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两番”,增速和总数位列全省前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253家,增量全省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120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22家,呈现裂变式增长。

  加快建设“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建设国家分子作物育种创新中心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赛道”项目;推动国际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301医院涿州保障基地、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如今,在保定,优质的创新生态已形成一种“不引自来”的蝴蝶效应,一个又一个“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纷纷落户——全市京津保合作项目601个,总投资7678.7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9个。

  插上科技创新“金翅膀”的保定,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奋战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

关键词:保定,科技,创新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