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群山宁静。早8时多,唐县西赤村42岁的赵胜莲快步走进村边的河北福恒基箱包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嗡嗡声不绝于耳,已有几名同村妇女开始缝纫。
“现在每天可以做400-500件接围条,每月可收入近2千块钱。”赵胜莲一边麻利缝纫,一边笑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工作又能照顾家里,还能把家里的地种好。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现在也光荣脱贫了。”
西赤村共有906户、2249口人,基本是山坡荒地,只能种植玉米、红薯,是曾经的贫困村。2018年,在县、镇以及保定日报社驻村工作组推动下,西赤村加快对接,从白沟新城引进河北福恒基箱包制造有限公司,彻底解决村里大部分留守妇女就业。
“依靠产业发展,为村民们铺就了增收致富之路,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日子更红火了,生活也有了更多奔头。”村党支部书记蔺章恩说,“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按照全村产业富村、产业增收的规划,西赤村先后引进光伏产业、大棚育种产业,大大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实现有效增收。2020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蔺章恩站在村边山坡上,附近机器轰鸣,正在平整坡地,“这是我们规划建设的养殖基地,占地80亩,到年底能初具规模,项目完成可养殖羊10万只。同时,我们远景规划,建设集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做好饲料、有机肥深加工处理、特色种植的循环产业,不仅可以拉动整个村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打出一个响亮的产业品牌。特别是可以把村里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吸引回来,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家庭和睦,村风和谐。”
穿行村里,街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各种健身设施齐全,鲜红的国旗在山中格外鲜艳,和煦冬阳照在村民充满希望的脸上。“脱了贫,挣了钱要盖新房,以后还要供孩子们上大学。”缝纫机的声响,有力地表达了赵胜莲对未来的憧憬,“日子越过越舒心。”西赤村也正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手记
农村发展天地广阔,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走一条科学有效、村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如此才能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激发群众内心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西赤村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立足特色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动产业融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赤村的发展会突飞猛进,同时也希望涌现更多的“西赤村”在乡村振兴之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