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一位80岁的老人,因为“地质专家退休后利用专长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而荣登“敬业奉献”类别2020年1月“中国好人榜”,他就是共产党员、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原高级工程师张永胜。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要把我采集到的全国唯一的珍贵的化石捐献给国家,并亲自送到北京去。”2021年1月9日,张永胜在保定的家中向笔者这样说。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铄,豪情满怀。
张永胜所说的“珍贵化石”,是几十年前他到曲阳县考察时,在灵山沉积盆地寒武纪石灰岩中发现的星状迹化石,化石上有5亿多年前“生命大爆发”时期的蝴蝶虫化石,经中科院杨遵仪、王鸿祯两位院士评审,认定这是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是生物专业的新突破。
张永胜当年从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工作,从事基础地质研究工作。20年前他退休了,不久又做了肾癌手术,但身体恢复之后,作为中国旅游学会、中国地质协会、中国国内旅游协会3家组成的旅游地学研究会会员,中央电视台旅游频道特聘地质专家的他仍然精神饱满,不知疲倦地在家乡河北省的青山绿水之间奔波忙碌,继续痴迷于他所钟爱的地质科普事业。
尤其是近些年来,他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之战中,致力于贫困山区旅游景点景区建设的地质研究,先后对5A级景区易县狼牙山上为何会有红玛瑙洞、顺平县白银坨的地质年代等问题进行考证并取得了成果。
2010年,有人在河北省顺平县白银坨的葡萄沟发现了多个依次排列,呈圆形,下有开口的天然水池,看上去鬼斧神工,造型独特,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经张永胜等前去考察,大为惊奇:这不是3万—26万年形成的“亚热带壶穴群”吗?河北省是四季分明的温带,而这种壶穴群只能在亚热带才有,因为它的生成必须有巨大水量和上游有大的汇水区,降水汇流顶底落差300米,加之亚热带丰雨季节旋转水流夹杂花岗岩碎石,在厚层白云岩上长期冲刷研磨,天长日久才能塑造出壶穴形貌。这些壶穴最大的口径8.6米,属“壮年期壶穴”,非常罕见,而且群穴串珠,美丽壮观,堪称华北一绝,中国之最。这一发现立刻在国内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邀请张永胜到现场配合拍摄讲解,前前后后十几天时间,奔波忙碌在山间,终于制作出专题片《探秘白银坨》。
此后的几年间,张永胜多次到白银坨景区和附近考察,先后解开了一系列地质秘密,不但对研究河北省的气候变迁、生物进化等都提供了详实资料,还助推了当地旅游脱贫产业的发展。原来,政府部门曾经打算搬迁顺平当地和附近涞源、易县等7个村庄的上千农民到异地安置,根据张永胜的考察成果,当地政府决定停止搬迁,组织农民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就地生财,就地脱贫出列。
张永胜多次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利用地质找矿技术破解大自然奥秘,先后参与制作的电视节目《探秘白银坨》《迷幻神仙山》《太行寻奇·飞狐古陉》《冬日传奇·雪中胜景》等在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播出后,社会各界一致赞扬,反响强烈。
近年,张永胜先后荣获“河北省老科协二次创业先进工作者”“保定市老科协2004-2010年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于2019年6月获得省级“五星级离退休干部党员”荣誉称号,在全省的“双优”表彰大会上做个人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