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新闻

蓝天白云,补足古城生态小康成色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邸志永
2020-08-04 09:42:36
分享:

  保定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王芳 摄

  7月15日,夏雨洗礼过的古城,空气更清新了几分。家住乐凯大街佳远水源湾小区23楼,傍晚回到家的市民刘振凯,一边看着爱人做晚饭,一边如往常一般欣赏着落日。

  小区脚下的一亩泉河蜿蜒向南,河水清幽水草繁茂。河对岸稍远处,老发电厂高大的冷凝塔早已停止冒烟,静静地等待最终命运降临。远处满城区起伏的山峦被夕阳染红,晚霞之下轮廓分明。

  雾霾之下

  每个蓝天白云,都会是古城朋友圈争相转发的主角

  2014年,刘振凯搬到这个小区时,保定雾霾正浓。

  “那时候别说看见满城的山,很多时候连对面的楼都看不到。为这还跟朋友开玩笑,说我搬到‘雾都’了。”

  彼时,从事保险行业的他,经常到县里参加活动。因一场大雾耽误了一次重要的活动后,刘振凯专门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只要到县里举行活动,我都提前一天过去,要不然赶上大雾,活动也就不用参加了。”

  在那段逝去不远的日子里,刘振凯对于大气污染,印象里最深的是搬到保定的那一年,好像有一个月没怎么看到蓝天,就是大雾、大雾、大雾。

  记者查了一下数据,刘振凯印象里大雾弥漫古城的那个月,应该是2015年1月,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天数有6天,重度污染天数有12天,而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仅仅有2天。

  刘振凯不知道的是,在他刚搬到保定的2014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全年仅为1天,“红得发紫”的严重污染天数却为28天。

  彼时每个蓝天白云,都会是古城朋友圈争相转发的主角。

  跑货运的市民张若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冬天,保定被雾霾笼罩,他开车去满城送货:“从保定雾霾里冲出来后,相隔不远的满城竟然是蓝天白云。我拍了组照片发朋友圈,很多人还不相信。那天送完货,站在满城高楼上远远望保定,好像有一个灰蒙蒙的盖子,盖在城区头上。一瞬间,都有了不想回去的念头。”

  雾霾之下,是古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口罩成了日用品,家用空气净化设备成了新时尚。

  清苑区康源大药房的负责人历丹告诉记者,“在前几年秋冬的时候,赶上雾霾严重的天气,我们一个店一天最多可以卖出去700多个口罩,一个月能卖出去5000多个。”

  时不我待

  解析污染源精准靶向治污,体系化、法制化建设初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雾霾之下,保定市委、市政府在生态小康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对各类污染科学精准进行靶向治疗,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懈努力。

  2014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确定了燃煤是我市主要污染元凶。

  在铁腕控煤目标下,近几年全市累计拆除了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实现了主城区和保北京津冀禁煤区散煤“归零”。截至2017年,我市已累计削减燃煤1081.3万吨,淘汰钢铁和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共1000多万吨。

  在“双代”工作方面,以高碑店市为例。该市在2017年采暖期到来前,在全市如期完成10万余户“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彻底改变当地祖祖辈辈的烧煤习惯。2017年,高碑店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30天,比2016年增加59天,PM2.5同比下降19%,PM10同比下降20%。这样的“双代”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约120万户。

  禁煤和“双代”只是保定市委、市政府精准治污的一个缩影。

  臭氧污染是近年来我市夏季污染主要污染物之一,为有效遏制臭氧上升势头,2019年6—9月,我市围绕臭氧前体物排放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对全市1002家涉及企业实行规范化治理。

  为从社会体系上治理大气污染,我市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安装各类监测仪器700多台,实现了对市区监测网络全覆盖,初步发挥了精准定点、精准清除污染源的作用。

  在全国率先起草《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应急期间及时启动机动车限行、工地停工、企业停限产、强化控尘保洁消霾等应急响应措施。

  以退出全国倒数第一的2016年为例,当年我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7次,累计应急响应时间达到2139小时。共停(限)产企业1209家,停工施工工地487家,停用10蒸吨及以下生产经营性燃煤锅炉1182台、3692蒸吨。累计出动119658人次,检查排污单位51025家次,立案查处436家,公安部门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36起,查处环境行政违法案件946起。

  体系化治理同时,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实施了《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落后处罚办法》《保定市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保障超常应急措施》等10余个文件。获得立法权后,我市第一部在环保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已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我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正是在精准治污和体系治理下,古城大气污染情况持续改善。

  2019年,是我市持续打好蓝天白云保卫战攻坚之年。这一年,PM2.5年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7%,提前一年完成《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任务目标。

  数据见证

  风筝线几年来持续变白,蓝天白云不再霸占朋友圈

  大气环境就是民生,蓝天白云就是幸福。

  从2018年起,即便是遇到罕见的大雾天,市民杨老先生去人民广场也不再戴口罩。“别人不清楚保定空气质量变化,我可是一清二楚。”杨老先生说,2014年他在人民广场放风筝时,白白的风筝线在古城上空飘着,等收回来的时候,“经常有几十米的线,是紫黑紫黑的,用白手套一捋,手套脏得不行。有时候太脏,我就把风筝线割下来扔了。”

  防污治霾几年来,杨老先生跟老伙计们最大的感受是,蓝天变得越来越多,风筝线变得越来越白,“别看是大雾天,可风筝线现在收下来,可不再是紫黑色,还是白色的,这说明天上的脏东西,越来越少。”

  杨老先生不戴口罩的朴实理由,是如今很多市民的内心真实感受。

  数据,最能说明保定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努力,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2013年,保定达标天数为74天,全年达标率仅20%;2014年,保定达标天数为84天,全年达标率为23%;2015年,保定达标天数首次突破百天,达到了127天,全年达标率为35%。

  2016年的数据更为可喜,保定达标天数为155天,全年达标率为42%,第一次退出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2017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59天,全年达标率为44%;2018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80天,全年达标率达到了49%。

  2019年,是打好蓝天白云保卫战攻坚之年,保定达标天数为194天,蓝天首次成为古城主色调,达标率达到了53%。

  最新的达标天数,同样让古城人民对未来信心满满,2020年上半年,古城达标天数为109天,达标率为59%。

  不断增加的达标天数背后,蓝天白云渐渐淡出了古城人民朋友圈,繁星闪烁开始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古城的生态小康生活,成色也越来越足。(记者 邸志永)

关键词:保定,天气,小康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