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全国第六个扶贫日之际,涞源县上庄乡峨头村迎来一件大喜事——由爱心人士众筹创办的“爱心大食堂”经过一个月试运行,正式启动。
8时,66岁的白成在这里吃过早饭,盛些饭菜给89岁的老母亲庞玉荣捎回去。老母亲吃完饭,催着儿子扶她到小广场等着参加启动仪式。“真没想到,老了老了倒享福了!”庞玉荣念叨着,“说啥也要去看看。”
峨头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138户417人,截至2018年底未脱贫4户6人,基本达到了整村脱贫。但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文化帮扶专业委员会组织爱心人士调研时发现,该村很多老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做饭成问题。于是,他们制定了众筹资助方案,于今年9月17日,利用原村委会场地修建了能同时容纳30人就餐的“爱心大食堂”和小广场,担负食堂运行费用,雇用当地两名妇女做饭,并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和用餐公约等运行机制,先期安排65岁以上孤寡贫困老人就餐。至今试运行一个月,先后有24名符合条件老人在食堂用餐。
白成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经过脱贫攻坚虽然解决了收入和住房问题,但一日三餐仍难以保障。“以前是老娘给我做饭,后来她身体不行了,我就只能煮点方便面,别的饭不是没熟就是糊了,只好做成啥样吃啥样。现在好了,一天三顿都能吃上热乎可口饭了。”白成脸上洋溢着笑容,“食堂想得可周到呢,饭菜吃着软和舒服,还让我给走路不方便的老娘捎回去。”
孤寡老人彭献常今年74岁,6年前得过脑梗。“以前是冷屋冷饭,现在真是穿也不愁、吃也不愁了。”他说,“吃完饭,跟大伙儿说说话,也不闷得慌。食堂每到周末都包饺子,大伙儿坐在一块儿像过年一样!”
正如启动仪式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罗来义所说,“爱心食堂解决了老人们做饭难、没规律的问题,又给予了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一大截。”
“爱心食堂正式启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生动实践,是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脱贫的创新案例。”市扶贫办调研员吴从志一语中的。
11时20分,厨房里,67岁的赵秀梅和54岁的田二子已把饭做好:热气腾腾的馒头出锅了,白菜猪肉豆腐大烩菜香气扑鼻。她俩把专业厨灶擦拭干净,蔬菜米面安排妥当,招呼老人们进屋吃饭。“在食堂每个月能挣800块钱,还不耽误家里农活儿,挺好。”赵秀梅笑着说。“是啊,怕耽误老人们吃饭,俺们几乎每天4点开始忙活,看到孤寡老人们吃上舒心饭,累点儿也值。”田二子说。
餐厅入口左边,靠墙有6层24格小橱柜,老人们从自己的小橱柜里拿出碗筷,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俺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接过田二子递来的饭菜,白成笑得合不拢嘴。
食堂里不时飞出幸福的笑声,秋色晕染下的古老村庄被装点得分外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