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长城原创

决战脱贫铿锵而行——保定市创新扶贫模式 拓宽增收渠道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贾佳 李刚
2019-06-25 14:56:18
分享:

  本报讯(通讯员贾佳 记者李刚)入夏蝉鸣,热浪奔涌,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保定秉承着坚忍不拔的精神根脉,以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之势,决战贫困,铿锵而行。

  5月6日,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通报全省2018年扶贫工作成效考核结果,保定市取得了“好”的等次,这一成绩令人振奋。近年来,在打好打赢这场硬战上,保定市着力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决定、社会帮扶、组织保障五个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出多种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精准发力。特别是涞水县“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被列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贫困地区推广。

  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京畿胜地醉美保定,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保定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脱贫工作中的助推器。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百姓增收脱贫,这一点,保定坚定不移,道路也越走越宽。

  天气渐热,雄山碧水的野三坡、流淌不息的拒马河河畔迎来不少京津两地的游客。大家来此享受清凉,流连于美景之中,吃着喷香的农家饭,十分惬意。走进三坡镇南峪村高端民俗“麻麻花的山坡”4号院,蔡景兰老人正忙着给客人做饭。“我今年61岁,还能上班挣钱,多亏有这小院。每月基本工资1950元,每接待一拨客人增加绩效工资50元,算下来每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去年一年就收入3万多元。”蔡景兰说,前些年老伴儿患上尿毒症,每年治病花费不小,自从在“麻麻花的山坡”民宿当上管家,家里的日子有了起色,更有了保障。

  涞水县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即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利益连接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南峪村正是按照该理念,以合作社方式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为平台,打造出高端民宿“麻麻花的山坡”,实现增收。

  挪穷窝、去病根,易地搬迁和健康扶贫亮点频现

  如何脱真贫、真脱贫,贫困群众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基本需求——能不能有房可住?看得起病?保定市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健康扶贫,在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医疗等方面亮点频现。

  涞源县县城西北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二期工程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预计今年10月底前交付使用,能安置4583贫困人口。去年,一期工程19个集中安置区已全部交付使用,13968人拿到了新房钥匙。迁入新居的郭海娥,原来住在县城最北面的留家庄乡四角台村。那里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差。如今,搬进城里,自己在小区附近工厂上班,儿子在附近幼儿园上学,“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郭海娥说。

  涞源县作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当头炮”和主战场之一,精准识别认定扶贫对象,统筹考虑规划选址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安全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群众自愿、集中选址、产业配套”的原则,建设集中安置区,其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气、讯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周边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创新安置区管理机制,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同时安置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确保搬迁完成一户、产业覆盖一户、增收脱贫一户。实现贫困群众从“挪穷窝”到“谋兴业”的转变。

博野县健康扶贫义诊。门倩 摄

  针对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博野县推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先诊疗后付费,将全县所有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名单输入收费人员电脑中,贫困人口住院即能做到身份识别;大病集中救治,确定救治病种,科学设置定点医院,成立了救治专家组,组织专家集中力量实施治疗,所有救治大病患者均设立救治台账;慢病签约服务,组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深入开展“三个一”工程,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做到了“应签尽签”。建立医疗代办,确保政策待遇享受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建立太行山创新驿站,科技扶贫走出新路

  清晨,顺平县北大悲村村民王明红准时来到离村子不远的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上班。去年,他把家里的2亩山坡地全部流转给了该公司。这样一来,地租加上劳务工资,他全年收入超过3万元,比之前自己外出打工的收入高了许多,这笔账让王明红心里算得乐呵,而和他一样受益的村民超过了70人。

顺平县顺农现代农业园区工人在机械除草作业。吴建章 摄

  王明红所在的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如今是河北省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功能区,开发荒山5000亩,流转农户土地2000亩。“一年下来,我们支付的务工工资接近200万元,再加上2000亩的土地流转租金,那么我们直接兑现给周边村的农户资金近500万元。”园区经理焦金同如是说。

  眼瞅着,漫山碧绿的苹果、甜柿、薄皮核桃等长势喜人,该地实现了从原始种植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变,取得了生态效益、扶贫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使昔日石窝变成了桑田,荒山变成了生态绿洲。

  2017年7月,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签署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战略品牌。早在2006年,作为“太行山道路”首批实践者之一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在顺平县创建水果实验示范站,为深化“太行山道路”夯实基础。以实验示范站为依托,建起顺农现代园区,首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在这里挂牌。

  随着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复制”在全市推广开,这一战略品牌,整合多方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科技培训范围,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了农村“双创”基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振兴、促进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保定,扶贫,旅游,义诊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