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保定频道>>国内新闻

北京碧云寺一对石兽不翼而飞 市民担心被盗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9 12:2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石兽已经不见踪影。 杨奕/摄
由吴先生提供的拍摄于2011年12月15日的照片可清晰看到两个石兽。

  “那对石兽可是珍贵文物呀,丢失了可怎么办?”8日,市民向北京晨报反映,位于香山公园碧云寺金刚宝座塔附近的一对石兽不知去向,担心文物丢失。香山公园表示,石兽并未丢失,而是被运往其他地方。

  “去年年初发现石兽突然不见了,这么珍贵的文物若丢失,损失就大了!”吴先生告诉记者,从2008年,他开始关注碧云寺的这对石兽,并为其拍摄了不少照片,2013年正月初二到碧云寺时,发现石兽不知去向。“后来我就出国了,前段时间回国,再次去碧云寺,还是未见到石兽,便开始担心起来。”他称,经他了解,这样的石兽在北京一共仅有三对。除碧云寺之外,在青龙桥的功德寺有一对,其中一只后被移置石刻博物馆;还有一对在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前。“以前塔院周边的墙上没有铁丝之类的防护工具,石兽消失后突然有了这些防护工具,我怀疑石兽是被盗了。”

  根据吴先生拍摄的石兽照片来看,石兽摆放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北侧的“石翁仲”旁边。两只石兽并排放置,头高昂,张着大口,长舌伸至胸前,双目凸瞪,鼻头呈如意云状,耳大如扇,两侧有翼,前腿直立,后腿屈蹲,造型有些怪异,高约1米。北京晨报记者来到照片所述位置发现,一文一武翁仲尚在,石兽却不见踪影,放置石兽的底座也一并消失。一旁立着一块“石翁仲”的介绍牌,写着碧云寺曾为明朝天启权宦魏忠贤生圹,2005年9月19日,在金刚宝座塔附近施工时发现。

  石兽到底去哪儿了?记者向香山公园管理处询问,工作人员称被北京市文物局拉走了。北京市文物局对此则予以否认,称并未拉走石兽,工作人员表示,正派执法队员前去了解此事,有消息后会立即告知。随后,记者再次向香山公园管理处咨询,工作人员则改口称,由于这对石兽是前些年一家单位施工时发现,暂时放置在碧云寺,“2013年1月,该单位便将石兽拉走。”记者向其打听该单位名称,他则称不方便透露。

  记者联系上香山公园的孙副园长,他表示,该石兽挖出后还未进行过相关鉴定,今天将提供关于石兽的具体相关资料。“石兽的具体出土时间、前后经过等9日一并告知。”

  相关历史

  京西古刹碧云寺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形成今日规模,为北京西山诸寺之冠。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佞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后,又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死后葬身之所。据说这种做法叫做“青松压顶”,实际上也是墓葬的一种标记。大概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地的人们都把这座寺称为“于公寺”。后来于经下狱瘐死,葬身碧云寺的愿望也落空。

  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寺,又在于经墓圹基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后墓地。但五年后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经过这两次扩建,富有明代建筑特点的碧云寺业已成形。

  到清代,绮丽壮观的碧云寺吸引了清帝王和后妃们。乾隆十二年(1747年)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又在寺后墓圹所在地新建金刚宝座塔,在寺右增建罗汉堂,寺左新建行宫院。由于对原有建筑无较大变动,因此该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

  金刚宝座塔

  建于清乾隆年间,气势宏伟,塔高34.7米,上刻乾隆御书“灯在菩提”。塔上遍布佛像、龙凤、云纹、狮象等大小浮雕。立足石塔,凭高眺远,可一览全寺风景。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衣帽封藏于塔内,故称“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关键词:石兽,文物,被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  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