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电灯在农村还没得到普遍应用,家家户户的照明工具就是一盏煤油灯。
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要开设晚自习,争取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集中学习、共同讨论、便于交流的环境。学校没电,老师就动员我们每人做一盏煤油灯拿到学校以供照明。
放学回家我便忙了起来,先从瓶堆里找了一个废弃的墨水瓶,然后剪下废旧车胎上的气门嘴,拔出气门芯,留下固定气门芯的螺丝,用来调节灯头火焰的大小和明亮程度。接下来把被子或棉衣上拆下来的废线来回折叠几次,做成一个灯芯,在油里浸泡一下,穿进气门嘴里,把气门嘴固定在墨水瓶上,倒满煤油,一盏煤油灯就做好了。
第一节晚自习课,点亮一盏属于自己的煤油灯,那心情甭提有多激动了。一会儿调节下火光,一会儿拧下瓶盖擦拭,灯光尽管有些暗淡,可我的内心却满是喜悦和兴奋。心中暗想:如果有一天能用上电灯照明,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凭借知识和能力来改变家乡的状况。
3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做过的梦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尤其是电的应用在农村得到了全面普及和推广,并且许多家庭建起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小电站”,不但清洁环保,还降低了用电成本,缓解了高峰时电网的运行负荷。
自己做的那盏煤油灯也不知丢落在了何处,如今每每想起,总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心中涌动,有对那个年代的感慨,有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