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新闻

保定市产业扶贫发展综述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王金堂 季晓明 王芳
2020-08-11 11:40:01
分享:

  阜平县蘑菇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王栋 摄

  原标题:将贫困农户深度持久嵌入产业链条——全市产业扶贫发展综述

  “经过7年努力,今年2月,阜平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阜平县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19年的9844元。形成以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六大扶贫产业体系。”阜平县县长贾瑞生说。

  阜平县的扶贫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状况是保定市产业扶贫的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保定市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高质量脱贫的基础支撑,按照“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和“多点支撑、长短结合、县域统筹、全面覆盖”基本思路,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实现从抓覆盖面提高产业覆盖率、到抓质量提高产业收益率、再到抓精准精细提高防致贫防返贫能力的“三级跳跃”。

  2014年到2019年,全市共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16亿元,谋划实施产业项目6561个,累计带动贫困户509690户1199378人。目前,全市所有贫困户已经实现2个以上高质量产业收益全覆盖,通过产业年人均收入4061元。

  产业扶贫成为全市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源头活水。

  2017年,市农业农村局作为产业扶贫牵头部门,组织全局干部,对全市1082个贫困村产业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贫困村资源禀赋、现有产业、收益情况。

  2019年,聘请河北农大团队,对贫困县所有19个扶贫主导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2020年,集中力量,建立覆盖全部137541户33131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产业项目台账和到户产业扶贫台账。

  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剩余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建立“三类户”产业清单。同时,汇总分析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项目建立联贫带贫台账。

  根据“三套台账”“四个清单”,逐县逐村逐户分析,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实现产业项目、收益监测、技术服务、主体带动“四个全覆盖”,有效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太行山农业科技创新驿站为依托,按照“创新驿站在前沿、龙头企业带两端、贫困群众干中间、村级组织联多边”的思路,探索推广“政府+驿站+龙头企业+基地+村级组织+贫困户”等15个产业扶贫带贫模式,将贫困户深度、持久嵌入产业链条,持续增强贫困群众产业参与度、收益满意度。

  目前保定市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和农业科技创新驿站63家,涵盖蔬菜果品、食用菌、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果蔬盆景、食品加工、文创农旅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5家,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93家,扶贫产业园85家,组建合作社1.48万家、家庭农场2300多家,共计带动19.37万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把太行山创新驿站扶贫模式作为“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涞源县实施“车间进农村、光伏上屋顶、旅游全县域、农业产业化”四大产业扶贫工程,引进天津宝迪、河北玖兴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生猪、肉鸡养殖等现代化科技农业,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价值链,全县28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3重以上产业覆盖,真正实现多重覆盖、多重收益,户均年增收达万元以上。

  全市因地制宜,下大力气发展扶贫产业,重点打造特色农林、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四大特色扶贫产业”,实施电商平台、主体带动“两个全覆盖”,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土地扶贫、科技扶贫新模式,扶贫产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新路径。

  目前,全市9个贫困县从各类扶贫产业中重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19个,每个贫困县都具备1-2个特色鲜明、优势集聚、竞争力强,对贫困户联贫带贫能力强的扶贫主导产业;非贫困县以农业企业为依托,建立以“农业扶贫产业+企业+贫困户”模式为主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入股合作、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 。

  阜平县挖掘利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优势,以食用菌产业为突破口,2年多时间,建成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98个,高标准大棚4610栋,662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7万元。在食用菌产业带动下,阜平相继发展高效林果10万亩、中药材种植发展到9万亩,发展手工业加工厂点221家,3155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年均增收1.8万元左右,10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插花、手工编织等“小手工活”年均增收3000元。

  易县统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实现多渠汇水、多点支撑,推动全县形成8大产业片区、7种模式、8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全县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37%以上来自扶贫产业,每户均达到了2项以上增收产业。

  ……

  在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后,保定市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获得感,用好、落实行业产业、科技支撑、金融保险及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政策,加快完善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体系,协调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经营体系创建、科技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产销对接体系深化、政策支撑体系完善、组织推动体系强化等6大工程。

  着眼防致贫、防返贫,全市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为根本遵循,市级层面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县级“一个产业一套政策”,行业部门分类施策、定向倾斜,制定落实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别的产业支持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扶贫抓规划、选产业、强主体、建机制、成体系“梯次推进”,构建起支撑产业发展产业、科技、龙头、金融、市场政策“四梁八柱”,呈现出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人力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的合力攻坚“大扶贫”格局。着力构建涵盖特色农林、绿色能源(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生态林业、家庭手工业、电子商务等乡村扶贫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带贫能力,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竞争力强的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体系,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记者 王金堂 通讯员 季晓明 王芳)

关键词:阜平,脱贫,产业链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