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 涞水

涞水:杏黄村里杏正黄

来源: 保定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
2019-08-07 12:15:37
分享:

  九龙镇杏黄村,涞水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临近张家口。7月18日,盛夏的一个午后,杏黄村口,四五个村民闲坐在一棵古槐下谈笑,凉风习习,格外清静闲适,让人仿佛一下摆脱了暑热的侵袭。

  沿曲曲弯弯的水泥小路上行,不多远就来到村民杨生稳和刘久贵的家。小院南头儿是块不大的菜地,拾掇得整齐利落,里面种着些小白菜,西墙边的藤蔓上挂满了嫩绿的黄瓜。菜地北边,地面上、台阶上,满是正在晾晒的杏皮(杏肉),只留下一条狭窄的过道供人穿行。杏皮晾晒的时间不短了,有的已成深褐色,空气里弥漫着阵阵甜香。

  堂屋地上堆着两大堆杏。女主人杨生稳坐在小板凳上,一个一个将已经裂口的杏子捏开,杏核归在一边,杏皮扔进盆子里。见有人来,她费力地起身,热情地同大家打招呼。

  一边帮忙剥杏,我们一边与杨生稳拉起家常。不剥不知道,当地盛产的这种叫“王帽”的杏有点意思,它与我们平时常见的杏有些不一样,果肉不好吃,主要食用杏仁。杏成熟后果皮自动裂开,轻轻一捏,肉和核就分离得干净利落。

  杏黄村家家户户都种杏树。问起种杏树的历史,连村里的老人也说不上来,只知道从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就有。再听听这村名儿——杏黄村,想必是自打有这村子起,便有了杏树吧。

  杨生稳今年65岁,前几年患过脑出血,如今没完全恢复,说话、行动还有些不便。村支书刘喜东告诉我们,杨生稳一家过去是村里的低保户,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小女儿在上学。近两年她家情况好多了,已经脱贫出列,女儿也毕业工作,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脱贫不脱政策,她家还在继续领取低保金,并享受医疗、水电等优惠。

  从杨生稳模模糊糊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老伴刘久贵上山摘杏去了。前两三年家里杏树挂果情况不太好,而今年是个丰产年,老俩为这杏已经忙活了一个多月。

  “看!这是我们晒的杏核。”跟着杨生稳来到里屋,他们的“劳动成果”让我们咋舌——火炕上铺着厚厚的好几层杏核,炕的温热加速着杏核的晾干速度。屋角戳着的十来个大袋子里,鼓绷绷的都是晒好的杏核。我们试着拎了一下,袋子纹丝不动,好沉!

  杨生稳说,她估摸着今年能出杏核千斤左右,按每斤杏核四五元的价格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段时间,经常有人到村里吆喝收杏核,有张家口的,也有山西的,我都没卖。我留着杏核,就等着龙云岭的人来收,一斤比别人多五毛钱呢。”

  杨生稳口中的龙云岭,指的是位于涞水县九龙镇河西村的河北省龙云岭食品有限公司。

  这家2015年成立的民企,以当地盛产的杏核为依托,建立了杏核杏仁深加工和植物油压榨车间。2016年底,龙云岭公司正式加入涞水县乡级扶贫产业平台,自此又多了一份社会责任。他们每年上交平台23.7万元,平台再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企业对口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95人。逢年过节,公司都会去贫困户家里走访慰问。

  在龙云岭公司一个大车间里,几名工人身着工作服,正在进行人工粗拣:从一大堆晒干的杏皮中挑出杂物,然后将杏皮装袋、杏核分类。“杏皮是帮别的企业代收的,用来加工果脯;这些又大又扁的杏核是本地的老品种‘王帽’,小杏核是‘优谊’。小杏核果肉更饱满,价格要高一些。”生产车间技术主管张洛城随手砸开几个杏核让我们品尝。新鲜的杏仁甜中略带一丝苦,慢慢咀嚼、品味,浓郁清香滞留齿间,久久不散。

  杏核加工成开口杏核和杏仁,杏皮送去加工杏脯……小小山杏就这样被“吃干榨净”,销往全国各省,甚至到了越南、柬埔寨、俄罗斯等地,真正是卖全国、走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果”。

  一个开放式车间里,20台崭新的杏核开口机摆放得整整齐齐,有工人正在反复调试。“趁着生产旺季没到,大量杏核还未收上来,我们购进了开口机,到时可节省很多人工成本。”张洛城说。

  “公司对杏核的需求量很大,如果满负荷生产,一年可加工2000吨开口杏核,附近这些老百姓的杏核都不够用。”公司销售经理高永力说,“收购杏核时,我们针对贫困户每公斤上浮1元。不单如此,公司在招收工人时也优先考虑贫困户。”

  九龙镇河西村的贫困户张志莲,就是一位被企业优先招录的贫困职工。“我家过去日子还可以。但是,2015年丈夫患了喉癌,为了给他治病,家里拉了十几万元的‘饥荒’,一下就‘贫’了。去年4月,公司去村里招工,我就来了,连打工带给公司做饭,一个月能有1800块。”张志莲告诉我们,大女儿现在已经上班,小儿子正上大学,丈夫平时在家照看着玉米地和杏树,生产旺季也来公司上班,“除了贫困补助,我们每月还能有稳定的工资。有这样的企业帮着我们,生活更有盼头了。”

  公司稳步发展,农户持续受益。一个龙云岭公司,生产季节能够提供短期就业岗位200多个,其中贫困户占相当比例,而像龙云岭公司一样加入乡级扶贫产业平台的企业,涞水县有18个。良性循环的扶贫模式,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告别九龙镇回来的路上,漫山遍野的杏树和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在脑海中久久萦绕。

  杏黄村里杏正黄。希望,总在前方。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