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白国斌|摆连

来源: 保定晚报  作者:白国斌
2021-08-31 10:33:27
分享:

图片由白国斌提供

  刨笤帚、张马尾箩等手艺人使用的响器俗称摆连,是一个木把上挂几块长10厘米、宽5厘米左右的钢板片,错开叠摞并用皮条连接成串的物件。

  摆连的形状和“震惊闺”很相似,只是挂的钢板片数不同而已。打的时候,手握木把,前后摆动,钢板片相互碰撞,发出哗啦啦的响声,能打出不同的节奏,声音传得很远,但相当刺耳。过去,人们只要听到响器的乐音,便知晓做什么生意的人来了,故也称“惊闺片”或“报君知”。摆连的钢板片数有5片、6片、7片不等,挂的越多活路越全。如果敢挂7块板而有的活儿不会做,可能会有人过来找茬。因为张马尾箩的手艺人不只是会张箩,还带拾掇笸箩、簸箕、笼屉、藤椅、篷子车的车篷,属于插柳行,也有其行话行规。用7块板摆连的手艺人不但手艺全,还得懂行话行规。

  我收藏的这个摆连总长43厘米,铁把长10厘米,由6片长16厘米、宽5.5厘米铁片用铁丝串接起来,是刨笤帚的响器。

  过去,农村最常见的是刨笤帚用的摆连。笤帚是一种用去了粒的黍子穗、高粱穗扎制的清洁工具,古时称“列”,产生于夏代,居家过日子,扫地、扫炕、扫案板、推磨推碾子都离不开它,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具,用途不同,形状大小各异。

  黍子穰是农村制作笤帚的主要材料,使用高粱穰的也有,但很少。过去农家为了家中一年都有笤帚用,每当秋天作物成熟时,都要先到黍子地里挑选一些适合做笤帚的黍子穗,多采一段秸秆,单独搴下来,摔掉籽粒,捆好待用,这些待用的空穗就叫笤帚穰。

  农闲时,刨笤帚的师傅就进村找活儿干,除了大声吆喝“刨笤帚啦”,还用摆连招揽生意。刨笤帚的工具相当简单,一般挑一副宅筐或竹笼,内装围裙、沾绳、短把小快镰、矮凳或马扎、木锤,还有一团一团的用线麻打成的绳经子和一块磨刀石。沾绳是刨笤帚的主要工具,过去是用一根牛筋线(牛肠衣制作,后用细钢丝绳),前端连一踏板,后端连一皮带。踏板是用一块长8寸、宽2寸、厚5分的木板,中间钻一直径6分左右的孔,选一木棒,一端削成直径大于孔径的榔头,其余削成直径略小于孔径的杆,在靠杆的顶端钻一小眼,用来穿牛筋线,将木杆穿入踏板孔中。选一根直径4厘米左右长比成年人腰宽略长的木棒,中间与两端分别钻眼,中间朝前两端向后分别安装铁曲眼。皮带的一端固定在木棒的一端曲眼上,另一端安一铁钩,可以钩在曲眼上。将牛筋线一端固定在木棒中间的曲眼上,另一端穿入有榔头的木杆顶端的眼中锁定。牛筋线的长度根据使用者腿的长短而定。

  找一块开阔地放下挑子,拿出矮凳或马扎,这就拉开摊子了。这时有人抱来大抱大抱的笤帚穰,师傅让主家打盆水,先把那些干透的笤帚穰的秸秆部分蘸湿或潲湿,待它变得较为松软了才开始刨制。

  刨笤帚要手脚并用,从腰到腿先系上一块粗布围裙,把沾绳宽宽的皮带系在腰上,脚蹬踏板,在靠近踏板的一端剩出大约二尺多牛筋线,然后坐下来从润好的笤帚穰中拿出一小把用线套住,两脚踹着踏板,两手攥住这把笤帚穰,上下一转一推,由于双脚的蹬力,笤帚穰便被扎得非常瓷实。这时将绳经子夹在牛筋线的夹缝中,把束好的笤帚穰再连续转两圈,麻利地打个死扣割断,这第一把就扎好了。接下来,再在第一把的下边一寸多的位置,用同样的作法扎好第二把,再取一把续上,直到第五把,这把笤帚的主体就做完了。

  再下来,把那些长短不齐的秸秆束拢再扎上4个结,笤帚把也就做成了,然后用锋利的小镰刀将笤帚把顶端多余的秸秆削5刀,笤帚把手尖正好成五角形,既美观又不扎手。最后,师傅手持笤帚把,把笤帚放在地上,用木锤砸几下,再把参差不齐的秸秆苗用刀剁齐,一把崭新的笤帚就刨好了。一把笤帚用5把笤帚穰,共打9个结。

  老家农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黍子逐渐被淘汰,制作笤帚的主要材料也就没有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老物件都被新东西所替代,刨笤帚的已渐渐消失了,摆连声也只成为记忆。

关键词:文苑,摆连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