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漫步一亩泉河畔,微风吹柳、水清鱼游,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美景。在水利部、省水利厅支持下,自2018年以来,保定市统筹长江水、水库库水24亿立方米,其中,动用江水10亿立方米,库水14亿立方米,向河道和白洋淀生态补水。连同山区常年有水河道,实现21条河道清水流动,形成有水河长1150公里,水域面积60平方公里,地表水环境有效改善,提升了水带给人们的幸福指数。
保定市与雄安地界相连,水系相通,相处上下游,同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上中游。白洋淀以上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占比大清河流域面积72%,包含保雄几乎全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汇入白洋淀共计8条河流,分别是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和白沟引河。水系突出特点,呈扇形分布,自成体系。
西部山区建有大中小型水库94座,东部低洼地带设有白洋淀、兰沟洼、小清河3处蓄滞洪区,在滞洪区周边建有扬水机站50座。水库拦洪削峰错峰、调蓄生态水量,河道疏导洪水、生态补水,滞洪区蓄滞超标洪水,扬水机站排除低洼积水。自此形成工程种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相对比较独立的防洪除涝和生态补水工程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纵贯全市,穿跨9个县(市、区),供水目标20个,分配水量4.7亿立方米,总干渠与河流交汇处建有退水闸,退水流量20至67.5立米/秒不等。这一工程体系给全市和雄安新区生活、生产、生态供水带来殷殷福祉。
近几年,保定市不断建立健全补水管理体系,科学制定调水补水方案,根据省水利厅下达补水计划,结合保定市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情况,制定印发主要河道生态补水实施方案;各县(市、区)认真落实补水工作责任,不断建立健全河道巡查队伍,实现县水利部门巡查与沿河乡村巡查、生态补水与河道清理整治相结合,有力保障了补水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利用电视、微信、标语、大喇叭、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在沿河乡村、学校大力开展补水安全宣传工作。今年,保定市计划补水6.6亿立方米,其中南拒马河—白沟引河补水2.6亿立方米,北拒马河补水0.4亿立方米,唐河补水1.4亿立方米,沙河—潴龙河补水0.4亿立方米,瀑河补水1.1亿立方米,北易水河补水0.1亿立方米,府河补水0.5亿立方米,孝义河补水0.1亿立方米。1月份以来,保定市先后启动沙河—潴龙河、唐河、府河、中易水—南拒马河、漕河生态补水。到目前保定市已调配南水北调水、水库库水3.2亿立方米,向河道和白洋淀生态补水。
通过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全市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2020年底浅层地下水埋深为23.95米,比2017年底回升1.28米,深层地下水回升1.49米,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孝义河、府河、瀑河、白沟引河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维持白洋淀持续高位运行,白洋淀一直保持在水位6.8米至7.3米,水量3亿立方米至4.5亿立方米,水域250平方公里至300平方公里。
在做好生态补水基础上,保定市始终将河湖“清四乱”工作作为水利工作重点,把清除违建违障和砂坑治理作为发力点,坚守着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要求,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清存量、控增量,致力于在市域内广泛建立河湖垃圾清理常态化机制,对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确保实现河道垃圾彻底清除、非法入河排污口彻底封堵、非法采砂场彻底取缔。截至目前,清除河道垃圾1100万立方米,拆除各类违建1241处,封堵非法排污口1785个,取缔非法采砂场105处,清除树障2.13万亩,设立各类警示牌、标志牌8637个。全市6条常态化补水河道、4条相机补水河道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的清理工作初见成效,多年来积累的河道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清洁河道、达标排放、清水补入,使白洋淀水质在设立新区前的五类、劣五类,提升到2020年的四类及以上,为白洋淀流域生态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