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赵云耕|怀念完县梆子剧团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赵云耕
2020-12-05 19:01:00
分享:

  我最早看的河北梆子戏,是1978年完县梆子剧团在大礼堂上演的《十五贯》和《宝莲灯》,特别是《宝莲灯》,剧中三圣母和各位仙女翩然出场,以及沉香拜霹雳大仙为师、劈华山救母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的完县梆子剧团,虽然是一个县级文艺组织,但是承载着完县千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唱功极佳、作打出色、扮相得体的出类拔萃的优秀演员,涵盖生旦净丑、文武坤乱各个角色和行当,享誉整个保定地区。那时候,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完县河北梆子剧团也开始焕发青春,除了《十五贯》《宝莲灯》之外,陆续排练上演了《杨家将大战白沟河》《蝴蝶杯》《刘罗锅子下南京》《辕门斩子》《打金枝》《秦香莲》等传统剧目以及《呼家将》《回龙传》(王华买爹)《狸猫换太子》《王莽赶刘秀》等连台本大戏,我有幸几乎都看了至少一遍。不客气地说,不是哪一个河北梆子剧团,都能够驾驭这些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连台本戏,因为这其中最基本的,除了要唱的好、武打动作好之外,必须要有强大的演员阵容,而且还得演什么像什么。大学毕业之后,陆续买过一些河北音像出版社出版、由省市河北梆子剧团排演的《呼家将》《回龙传》VCD光盘,仔细看了几遍,对照回忆完县梆子剧团当年的演出,VCD光盘中这些剧团的演出虽然唱功还可以,但单只角色选择一项,就令人感觉索然无味。因为任何一出戏,首要就是舞台表现,因此演员的选择和扮相极为重要,演老生就必须得像老先生,演老旦一定得像老太太,年龄、气质不可差距过大,这样才和观众心中所期望的那个戏曲中的人物形象相符合,这才算得上是一出好戏。否则就只能是不伦不类,无论唱功怎么好,总会让人感觉东施效颦,令广大观众病垢。

  从这个角度讲,当年完县梆子剧团做得非常到位。试以《回龙传》中八贤王赵德芳为例,剧团中由老生扮相最好、唱功最稳的张振江(东下叔人,小名老硬儿)出演,他当时四五十岁,清瘦的面孔带上白色髯口,着上九龙冠,穿上杏黄或香色蟒龙袍,手持折扇,迈着八字四方步出场亮相,一位德高望重、老城谋国的忠厚王爷、准太上皇,就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张振江不仅演八贤王演的好,他扮演的《呼家将》中的老丞相王延龄,因保本未成去法场营救呼延守用和呼延守信兄弟,手持龙头拐杖,踉踉跄呛登上舞台,大耍“髯口功”,那一个漂亮的吹髯动作,在我脑海里还有深刻印象。再比如剧团中的小生演员,我父亲的同学曹炳江叔叔的爱人刘建平阿姨,她本人长得白净挺拔,扮上小生之后,更是斯文帅气,饰演《杨家将》中的杨文广、《十五贯》中的熊友兰、《回龙传》中的王华以及《刘罗锅子下南京》中和表妹勾搭成奸的那个表哥,不仅扮相好,唱功和道白、演技也极佳,深得广大观众好评。

  剧团中旦角演员阵容也极为强大。花旦演员张俊乔,戏路极其广泛,无论是扮演《蝴蝶杯》中的江夏知县田云山夫人,还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寇珠,《回龙传》中王华的妻子、吏部天官的女儿杨秀英,都轻车熟路,无论是唱腔、还是宾白板路,都拿捏的极其准确,对人物性格驾驭、刻画的十分得体。记得在一出戏中张俊乔演唱的一大段精彩的剁板,赢得了观众们满堂喝彩!演青衣的周秀芬,饰演柴文进夫人,唱功极稳;刀马旦王淑琴扮演的穆桂英,真的是英姿飒爽。还有铜锤花脸刘海全和架子花脸刘长有,他们分别扮演黑脸的包拯和白脸的庞文,刘海全那响若洪钟的豪迈声腔,成功塑造了包拯那刚直不阿、凛然正气的人物性格,振奋人心;刘长有塑造的奸臣庞文的形象,一举一动,在我看来,甚至可以和保定老调剧团号称“活潘洪”的崔澄田老先生相媲美。

  剧团中有两位著名的老旦演员,其中一位名叫于桂英,一位叫沈金铎,在连台本大戏中,常常是于桂英扮演佘太君,沈金铎就扮演八贤王赵德芳的妻子狄国太;或者于桂英扮演佘太君,沈金铎就扮演呼延赞的夫人马太君,这样就避免了多人一面的尴尬现象。值得一提的是,于桂英除了演老旦之外,她还经常反串老生,在《呼家将》《王莽赶刘秀》中饰演寇准、柴文进,她是剧团中打鼓的安艺峰师傅的妻子,相比于沈金铎的亮嗓,于桂英声音颇有些沙哑,但是唱起来却独具特色,尤其是道白,让大家听了之后,感觉就是一位饱经沧桑的积古的老太太的嗓音,感觉佘太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说实话,在看老调《忠烈千秋》中辛秋花老师饰演的佘太君之前,我也一直认为,佘太君就应该是我们县梆子剧团中,这位有点儿哑巴嗓子的老旦演员饰演的这个形象。于桂英和金铎两位老旦演员,都以扎实的唱念做打功夫和精湛的表演技艺,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剧团中还有花脸兼文武丑金保良,他演的《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武丑周兰全饰演的《三岔口》中的刘利华,那科范之滑稽、动作之遒劲,至今令人拍案叫绝!剧团中武花脸宁新民扮演的呼延庆,小花脸田宝将扮演的杨洪,也都个个身手不凡。值得一提的是,剧团中还有一位男小生刘占乐,他本人长得就比较帅气,扮上之后,像极了剧本中那个性格懦弱、优柔寡断、颇有些昏庸的宋仁宗,从此,基本上那些皇帝都由他来扮演,成为剧团中演皇帝的专业户。

  完县河北梆子剧团演员阵容如此强大,演员们的演出技艺如此精湛,再加上舞台导演和编剧的精益求精,以及对切末排场的精心选择,特别是训练有素、通力协作的伴奏乐队,包括拉板胡和二胡的冀长青、陈德乐、边平均,吹笙的周安朋(周秀芬之胞兄),打鼓的魏春生、郑占位等一大批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民乐演奏艺人在内的在全保定小有名气的“文武场”,还有包括管大衣箱的老沈在内的一大批幕后默默无闻的服务人员,大家的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互相帮衬,完县梆子剧团才能够在70年代末和差不多整个八十年代,不断上演一出出好戏,从而在整个保定地区乃至河北省小有名气。

  一个县级梆子剧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剧团中老艺人身上所承载的精益求精、勤学苦练精神是分不开的。据我了解,完县河北梆子剧团每一出戏的角色选定,都经过反复斟酌商讨,而且在每一出戏演出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有时甚至在每一个场次空隙之间,演员们都趁隙进行商讨和切磋。有几次,我去大礼堂看戏,因为之前早已看过几遍,没有了新鲜感,于是就想去后台了解一下演员的化妆情况。没想到,在后台多次看到剧团的演员们,有的甚至刚演完戏份,杀青之后还没来得及卸下行头,有的穿戴整齐手持道具,即将上场。无论时间长短,大家都会围绕戏剧人物的出场、道白、动作、心理活动等多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大家集思广益、七嘴八舌,不断探讨和完善,场面十分热烈,但可以看得出来,相处的其乐也融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关于《回龙传》第五本一开场,因为宋仁宗要误斩包拯,佘太君在寇准的“唆使”下,手持龙头拐,一路紧追被几位小黄门护卫抱头鼠窜的宋仁宗。佘太君如何上场下场?上场后要追几个回合?怎样追赶才符合佘太君的身份?像这样的剧情细节,几位演员在一起就商讨了好长时间,最后达成一致。

  我不仅亲眼看到完县梆子剧团人团结奋进的场景,还亲自见证了“台上一场戏,台下十年功”的勤学苦练精神。那时候我们家所在的北城墙县委家属区南边,是东街大队的大片鱼塘,因为种着荷花,俗称“莲花池”。每逢县梆子剧团演出的时候,一般是逢年过节或农历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庙会,大清早就会听到在莲花池畔吊嗓子的声音,或是婉转高扬的“咿咿——”声,或者是如波浪起伏的“啊啊——”声,有时候,几位旦角和老生演员一起吊嗓,浑郁悠长的男声和女声此起彼伏,由远而近,交相辉映,伴着带露的田田荷叶,以及清香芬馥的莲花,汇聚成那个年代独有的清晨最美妙的乐章。

  非常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完县河北梆子剧团日渐衰微,最终解散。只希望在今天,能有更多的剧团,能够借鉴弘扬当年完县梆子剧团老一辈戏曲工作者那种忘我的执着精神,以薪火相传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指引,上演出更多更好的戏剧作品。

关键词:梆子剧团,完县责任编辑:刘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