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涞源县积极响应保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加快建设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把为人民谋幸福、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建设人民城市的鲜明主题,按照“景城合一、主客共享、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思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境升级和文明新风培树,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强化环境管理、完善治理体系、提高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彰显山城魅力、建设现代新城。
坚持把人民至上贯穿始终,让组织保障强起来
涞源县以大民生视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充分释放人尽其能创造活力,坚决守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优化宜居宜业城市格局,坚持尽锐出战、一战到底,在全县发起人居环境整治“大攻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健全责任体系。该县人居办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协调推动工作开展;乡村两级明确工作人员,形成县乡村三级推进体系和格局,健全点线面紧密结合的责任体系,在点上将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分解到村,在线上由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推进落实,在面上由县级领导全程包联、跟踪督办。
强化政策支持。该县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涞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及重点任务分解和县直部门责任分工》《关于建立涞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坚强政策支持。
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县乡村三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台账,实行一村一档、一户一案、一街一策,详细列出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人员、完成时限,严管严控环境卫生死角死面,逐项攻坚推进,做到验收销号。
坚持把城市更新贯穿始终,让城市环境好起来
涞源县坚持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取向,作为改进服务管理的重要标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各方面,持续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加快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推动城市层次上档升级。
优化交通路网。以打造“五纵五横一环”交通路网体系为目标,涞源县持续完善城区道路路网结构。今年以来,投资2.415亿元打通阁院路东延和中心路东延两条断头路,完成14条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县城区23条小街小巷改造及雨污分流治理项目。加速实施东外环路拓宽改造工程,将原路扩建为双向六车道,将道路两侧建成运动休闲区,打造带状绿地公园。
建设公园城市。该县坚持“还地于民、还绿于民”发展理念,积极满足群众健身需要和生活需求,依托现有山水风光,努力让县城融入大自然。先后投资17.6亿元打造涞源湖公园、体育公园、烟墩山公园、百泉公园、街心公园和昌源公园等6大主题公园,充分彰显浓郁的凉城特色、地域文化、地方风情,努力让人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进一步完善滨湖新区配套功能,建成投用滨湖公园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全面开启湖区水岸、桥梁、景观亮化工程,着力打造旅游城市靓丽风景。
提升配套功能。涞源县坚持把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作为守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投资4.9亿元实施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截至目前,共实现供热面积345.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建成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污能力和效率,聘请专业技术指导队伍,严谨规划,科学选址,投资9649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建,投资1.87亿元建设新垃圾综合处理厂。
坚持把重建严管贯穿始终,让运维能力强起来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涞源县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用心用情、精准精细维护城市空间,始终保持良好环境秩序,荣获了河北省首批“洁净城市”称号。
洁净通畅一街一巷。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投资1850余万元,委托桑德公司建立城区主次干道“洗扫、洒水、冲洗、雾炮”四位一体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对主城区及美丽乡村实行全天候机械化保洁清洗,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坚持每日7次洒水作业,实现建成区主要道路全覆盖。每年投入1785余万元引进桑德公司,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生活积存垃圾进行日产日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清污治乱一村一景。针对违法占地此消彼长、私搭乱建屡禁不止、环境卫生脏乱差、小集市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该县对沿国省干道两侧、乡镇所在地、村等强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私搭乱建、残垣断壁386处,清理垃圾、杂物50多万立方米,整治私涂乱画1万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20083平方米。
绿化管控一林一水。充分发挥生态涵养区优势,在完成既定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向农村延伸,对40多个村庄进行绿化,共完成环村林建设261亩,绿化村内主街道、隙地437亩。牢牢守住“决不让一滴污水进白洋淀”的底线,扎实开展白洋淀上游领域综合治理,建立污水管网系统,铺设污水网管44.67公里,确保处理出水可达地表水类三类水标准。
坚持把乡村振兴贯穿始终,让村庄颜值靓起来
涞源县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民生需求,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真正让农村美起来。
高质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该县狠抓安置房工程质量,统筹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设立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步推进搬迁安置、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宜居宜业工作,扎实做好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9个,让“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7731户19460人全部入住新居,实现了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双重改变。
加快老旧房屋改造。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对全县所有4类重点对象住房进行摸底评定,采取分步实施、分类施治、兜底解决的方法,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通过自筹资金1.97亿元,对8972户“4类人员”以外老旧房屋实施“暖心房”工程,确保不让一户群众住着危旧房屋奔小康。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2874户。
实施美丽庭院创建。该县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着力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盆景等庭院景观。目前,已累计建设美丽庭院2万个、精品庭院2500个、安装门户牌1.36万块、完成街巷标志302块、安装路灯6187盏,公共照明达标村庄共260个。
倾力美丽乡村打造。按照“因地制宜、因村而异”的原则,扎实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和街道硬化、地名标志标准化等“五化”行动,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彰显个性特色。目前,全县211个村完成布局规划编制;借力华夏幸福无偿援助,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整拆整建十八盘、斜山、团圆、下老芳、汤子岭等5个幸福新村937套新建房屋;依托国家AAAAA级景区白石山,重点打造白石口、荆山口、插箭岭等11个村旅游休闲项目;发挥有利地势,大力发展西道沟、南上屯等8个村重点林果、花海经济。
坚持把移风易俗贯穿始终,让文明新风吹进来
文明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是保证生活品质和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涞源县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城市建设、强化文明养成,努力为新时代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坚持以法律制度为本。结合《宪法》学习宣传,涞源县将人居环境法律法规作为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法治精神。印发政府《公告》,严禁乱堆乱倒、乱停乱放、私搭乱建等行为,对违反人居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警示提醒。
坚持以村规民约为基。该县将爱护人居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在《保定日报》和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利用板报、广播、宣传车、标语、条幅和“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动员引导群众主动投身村容村貌整治、绿化亮化美化的行动中,让爱护人居环境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以家教家风为先。他们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朋友圈“晒”美丽庭院、抖音“抖”出魅力人物,用群众身边的例子教育感化身边人,大力颂扬孝老敬亲、美丽庭院、热心公益的良好家风。目前,共发布“涞源dou是好风光”话题视频8621个,获得2.7亿次播放量,发布“美丽涞源”话题视频292个,获得86万次播放量。
坚持以良好习惯为尚。涞源县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投资1300万元对深度贫困村卫生厕所进行改造,累计完成改厕8207座,超任务数3207座。每户每人实行“门前三包”,自觉抵制“脏乱差”行为,养成“洁净齐美”好习惯,展现文明有礼好素养,逐步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黄鹏 吴静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