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新闻

种子披“战衣” 丰收有利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见闻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李忻遥 李慧英
2020-10-13 18:14:53
分享:

  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水是命……种好庄稼的门道很多,种衣剂是其中一个。

  荧光红、荧光蓝、荧光紫……这种外表上看上去有些“危险”的膜状物质,却是种子的“战衣”。

  “种衣剂是在拌种剂和浸种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这种药剂对种子包衣,能够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含有一定活性成分的薄膜,播种后可防止土壤中病虫的侵袭,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随着种子出土,药剂从种衣中逐渐释放,被作物吸收,还可防治地上部病虫害。”9月22日,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海章向记者举例,种子包衣是作物特别是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也是我国农药减量的有效办法。

  一粒入土,万粒归仓。地上的庄稼要种好,“地下”的庄稼也要护好。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程海章说,种业是我国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农业增产丰收、降低农业种植成本,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1998年4月,在北京农业大学涿州种衣剂试验场基础上,中国农业大学与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以中国农业大学与湖南化工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形成了以种子处理剂生产为主体、农药剂型研发为特色的高科技农药化工企业,技术研究与种子处理剂产品打破了德国、瑞士等国外公司长期市场垄断的局面。

  如今,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占地百余亩,除了大型种子处理剂车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示范试验田,还有一栋两层楼的种子处理剂研发中心,涵盖了剂型研究中心、智能气候培养室、全自动种子发芽室、种子包衣体验室、种子贮藏室等整个研发体系。在这里,种子处理剂研发中心主任王彦军见证了“国家南方山地玉米双减项目”“河北省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项目”等多个国家和省重点种子项目的完成,以及29个种衣剂产品的相继诞生。

  “2003年,率先研发出浸种型水稻种衣剂;2008年,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研制出有效配方;2019年,种子处理剂成膜助剂在玉米种衣剂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王彦军对所有成果如数家珍,“这些成果倾注了中国农业大学李金玉、李健强、刘西莉等数位专家教授的心血,每项技术都对安全性作出高度保障,至少完成处理种子在18个月内的安全贮存测试,研发的核心就是减药、减肥和增效、增收。”

  20多年来,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种衣剂行业的龙头企业,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中国植保学会授予“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目前,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宁夏等北方春播玉米主产区,在山东、河南等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主产区,在云南、贵州等西南山地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华南、华中水稻产区,都有包裹着北农种衣剂的种子,在健康、顽强地生长。2019年,该公司销售额为1.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多吨。

  ■记者手记

  仓廪实,惠民生。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记者看到包括北农种衣剂在内的涉及生物育种、健康养殖、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项目,比如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地、国家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国家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科技创新基地等。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作为引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新引擎,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先后落地实施项目105项,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农业硅谷”。

  地方党委、政府搭建园区平台,打造营商环境,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科技支撑,这样就有了资源要素、有了承载能力、有了产业链,进而有力抓牢现代农业的“金扁担”,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