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之下工作的排水设施。
加派人手也是应急举措之一。
8月18日14时,河北省气象台再次发布雷电黄色预警,这让看到短信的谢先生没来由紧张了一下。
“早上6点18分,我就收到了气象台的短信,说是暴雨蓝色预警,心里还想着不会又看海吧。”谢先生的担心,源自于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的大雨甚至暴雨“关照”下,主城区“看海”刷屏。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保定市排水总公司,为关注主城区排水的市民,带来权威的分析,以及未来的解决之路。
排水现状:
99.07%管道重现期为2年一遇以下,83.73%的管道达不到0.25年一遇的标准
主城区“看海”,排水设施绕不开。
记者从排水总公司获悉,在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现状方面:保定市区新建雨水管网设施设计标准为2年一遇。依据《保定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20)中管线评估结论,目前,保定市城区雨水管道约有99.07%管道重现期为2年一遇以下,其中83.73%的管道达不到0.25年一遇的标准。
此外,主城区雨水管道系统设置,均以“就近排入水体”为原则,中心城区内基本为自流排放,雨水排放口较多。然而,受市区河道标高限制,部分管道埋深较小,管道坡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排水能力受到影响,建成区外围区域均为泵站强排系统。
近期强降雨“关照”下,城区河道水位持续上涨,水位过高导致雨水泵站排水受阻,造成城区部分铁路道桥及地势低洼的易积水路段积水撤排时间有所延长。
积水原因:
暴雨强度为25年来最大,雨水管道管径小等内因外因造成“看海”
雨水管网设施设计标准为2年一遇,是个什么概念?以雨量来衡量最为直观。
8月5日、10日、12日,保定市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其中8月10日强降雨,市区累积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大暴雨);8月12日主城区平均降雨量84.9毫米,部分站点超100毫米(大暴雨)以上,为近年来罕见的连续强降雨。
以8月10日的强降雨分析,该场雨降雨量超过“96·8”(在1996年8月份的市区一次强降雨)强降雨,为25年来首次重现,“看海”也就难以避免。
当天雪上加霜的是,8月10日强降雨伴随雷暴大风,北二环、复兴路段供电线路故障,导致复兴桥、北二环雨水泵站、金线河泵站停电。纵然泵站迅速开启备用发电设备应急排水,因备用发电设备功率较低,水泵抽排能力大幅降低,导致复兴桥、北二环断交时间较长,影响过往车辆及行人通行。
除了外因,内因更需关注。
目前,保定市主城区道路基本实现排水管网全覆盖,市政排水管网长约1147公里,其中雨水管道约596公里。不过,其中管径DN1000mm(管口直径1000毫米)及以下的市政雨水管网约占75%。
管径普遍较小,遇到强降雨时排水能力不足,是造成积水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如何破题:
7条举措“救急”,谋划“十四五”期间完善排水防涝设施
外因难以预测,内因短期内不易解决,如何缓解城区“看海”,市排水总公司出台了7条措施“救急”。
在组织上高速重视,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全体防汛队员进入临战状态,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除排水公司抢险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了16个应急抢险组,班子成员带头,重点入驻10个积水点,加强积水导排和安全防控。
一旦遇强降雨,全体防汛队员迅速出动、雨中上岗、全力迎战,加大主城区易积水路段巡查频次,各铁路道桥及易积水路段设专人盯守,抢险人员迅速拉开雨水箅子、架设警示标志、疏通清理排水设施助排积水。重点部位加设临时水泵,实施积水抽排导流,各雨水泵站全部开足马力运行,抽排积水。
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防汛指挥调度功能,利用主城区16座地道桥及城区易积水路段安装的56个高清摄像头、地道桥下设置的水位标尺、防汛手机APP终端,对地道桥下和易积水路段的积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准确及时掌握城区各区域降雨情况,科学有效调度排水设施和抢险队伍;根据道桥积水情况,通过16座地道桥两侧安装的电子提示屏,准确及时向过往车辆及行人发布信息。
此外,市区三座污水处理厂加大处理量,尽全力处理污水,缓解市政管网高水位运行压力;加大排查,对淤堵管道进行应急疏通清理;增加临时导排水泵,根据市区重点易积水路段积水情况,增加应急导排能力;在黄花沟泵站计划加装两台大功率水泵,加大雨水抽排能力,缓解东三环沿线、高铁片区等区域遇强降雨时造成的积水问题。
“救急”同时看长远。
目前,保定市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保定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及主城区排水防涝设施现状,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排水防涝储备项目,制定分为中远期实施方案,逐年解决主城区部分路段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管线铺设不合理、排水管网不健全、雨水泵站缺失、雨水泵站收水面积超设计范围等棘手问题,进一步完善主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记者 邸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