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臧生物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正在制备细胞制品。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979家;获得省以上科技资金支持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9.4%;新建10家省级创新平台,全市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67家,数量、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近年来,保定市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在高速运转的创新“引擎”引领下,千年古城释放更多活力,并以愈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航向上“乘风破浪”。
科技激发新活力 创新催生新动能
细胞库、制备室、培养室……在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河北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中,身着白色实验室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三臧生物2018年入驻中关村创新基地,是一家从事干细胞研发、提供细胞组织制备及冷冻等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它根植于保定创新土壤,在加速发展中愈加枝繁叶茂。
“目前,我们保定实验室的细胞库总储存规模为40万份,而在秦皇岛建立的细胞库达到了百万级储存量,总储存规模居河北省首位。”据河北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玮介绍,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在企业掌握的多项核心专利技术中,基因编辑免疫细胞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技术等为国内领先,整体科研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培育新动能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新动能的培育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保定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主体战略,集聚科技资源、建设科技平台、培育科技企业,不断壮大新的产业、新的动能,越来越多像三臧生物一样的高科技企业乘着创新之“翼”扶摇直上,不断攀越发展的“巅峰”。
刘玮说,在保定建设生产实验室,就是看中这里优良的研发环境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希望在这个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辐射的平台,三臧生物能以核心技术为驱动,推进干细胞产业链全面发展,为推动保定市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做出更积极的努力。”
政策资金齐上阵 培植优质创新生态
为激活创新基因,保定市着力构建优质创新生态体系。2019年,保定市研究制定《保定支持科技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等6个政策措施,全市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总量达到34件。2019年,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9.4%,高于全省29.9个百分点。
在科技创新投入上,保定市“集中财力办大事”取得显著成效。最新统计显示,保定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7%,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73.9亿元。
随着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北京市计算中心保定分中心、京津冀技术交易保定信息平台、中国智能电网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相继投入运行,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应急产业、智能电网装备等4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保定市先后组建。此外,保定市还在提升创新平台建设质量上持续发力。目前,全市共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267家,建设数量和质量持续处于全省前列。
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推动创新跨越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保定市创新驱动的巨大引力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保定市共有46项科技成果和个人获奖,其中,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占比位于全省前列。
去年,保定市在全省率先将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与保定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评选工作有机结合,来自全市42个众创空间的631个项目参赛,9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去年保定市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5家,全市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23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2016年3月开始运营的竞秀大学生创新基地,汇聚了青年创新创业者300余人,每年开展25场次创业帮扶活动,覆盖3000余人次。在这里,互联网科技、电商、新媒体、文创行业等产业呈现聚集爆发式增长,常驻企业40余家,年营业额1.5亿元以上,孵化成功率达到75%。
而作为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华凯光子、玄云动力、诺未科技等37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累计6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这里实现转化,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产生知识产权6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余名。
保定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曙光表示,未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将继续努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助推实体产业落地发展,实现创新生态的互鉴,创新链条的互补,创新主体的互动,力争在创新合作、协同发展中创造最大价值。(记者 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