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沙在传授《李慧娘·救裴》。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供图
拯救濒危剧目,传承戏曲神韵。日前,文旅部对2020年度“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入选名单进行公示,我省5位戏曲名家入选,将采用“一带二”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对选定学生口传心授重点培养,以促进戏曲繁荣发展。
作为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名家传戏”不单意味着名师教授,更意味着培育好苗。“不是培养一般后备人才,是要更好地拔尖儿——育高徒、传精品。”7月3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说。
传统戏曲当下面临的处境不容乐观。我省地方戏曲资源丰富,有河北梆子、评剧、丝弦、坠子戏、东路二人台、老调、四股弦、武安落子、河北乱弹等几十个剧种,但大多生存现状堪忧,发展后劲不足,甚至一些濒临失传。如果不及时保护,其中一些剧种将会永远留在记忆和音像作品里了。
譬如,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深泽坠子。“目前,很多剧目已失传,再唱已不是原来那个味儿了。”深泽坠子剧团团长王小亚告诉记者,深泽县坠子戏唱腔独特,以真声唱字,以京剧念白发音为准,曾留下《包公出世》《回龙传》等经典剧目,传统剧目多达200多部,但如今境况堪忧,经常排演的戏仅剩20多部。而据省艺术研究所对全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的最新统计显示,我省现存戏曲剧种数目仅剩36个,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已有西路评剧、罗戏、小落子等12个剧种消亡,失传的剧目则更多。
“人以文传,文以人传。”传统戏曲频频濒危,原因众多,但后继乏人无疑最为关键,尤其是能继承该剧种之神韵的精英“芳踪难觅”。如果追根溯源,会发现这样一条大体的消亡史——剧种消亡,源于剧目失传;剧目失传,源于行当不全;行当不全,源于人才流失,特别是拔尖人才的断档。
刘莉沙(右三)和向她学戏的小演员们合影。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供图
“我们那时候一门心思在戏上。而且,这个行当不是随便进的,长相、嗓子、悟性、喜好、德行……层层选拔啊,如今戏曲后备人才参差不齐。”采访中,保定老调表演艺术家韩文梅说,老调是“老生当家”,过去主要是女性唱老生,但如今扎实学戏的太少、好苗子更少,加上传统戏曲人才培养周期长,十年八年才学成,因此“女老生”越来越少。
后继乏人几乎成为诸多小剧种发展的普遍问题。目前戏曲小剧种里,老生、青衣行当居多,武旦就比较少,行当不全了,有些戏就没法演下去了。如河北梆子的“花衫”,讲究文武场兼备,没有兼备的人,还怎么演?采访中,不少学习戏曲的学生道出心声:学戏苦,外界诱惑多,心静不下来,再说,学了也难留下,留下了工资也很低,成名也很难。
“戏曲人才瓶颈的背后,反映的是机制问题。”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惠芬说,基层多数剧团为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在经济负担和演出任务的双重压力下,出精品、出人才变得异常艰难。“如果得不到经济保障,就很难吸引到新鲜血液,许多民营剧团不仅演员匮乏,连导演、舞美设计、音乐设计人才也是捉襟见肘,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剧团里很多名家老艺人‘人走艺消’,到点退休,也不再带徒传艺,导致剧种无法传承发展。”采访中,一位戏曲界老前辈直言,戏曲是非物质文化,其传承应是活态的,师徒口传心授一直是重要方式,而名家老艺人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于地方戏曲来说,往往错失一个老艺人,就会消亡一个剧种。
青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培育好苗子。“不能只是看录像、学光盘,得和名家面对面学,学到戏曲的神韵。”刘莉沙说,自己曾有幸得到从北京请来的艺术家胡芝风老师的辅导,仅半个来月的指点,她的表演就有了质的飞跃。
1998年,戏曲艺术家胡芝风(右)向刘莉沙传艺。 刘莉沙供图
刘莉沙说,1998年胡芝风为她“量身定制”了《李慧娘·救裴》《灰澜记·判子》等戏。2002年,胡芝风又把《百花公主》传给她,“师恩深重,老师传我的戏充实了河北梆子的剧目。如今,我愿意手把手把戏传给后辈人。”
据悉,此次入选扶持项目的大都是经典剧目,如河北梆子《杜十娘》《夜宿花亭》,唐剧《人影·说皮影》《卖妙郎·爹爹怒打儿一掌》,保定老调《潘杨讼·调寇》《忠烈千秋·寇准装疯》,平调落子《端花》《借髢髢》等。入选的名家,也都是有口皆碑的艺术家,除了刘莉沙、韩文梅,还有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国家一级演员崔立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魁元等。
日前,2020年河北省戏曲中青年演员推广工程入选名单公布,从全省各地的14个剧种156名专业演员中,遴选出苏娜、赵贞海、冉梦涵、李英霞等39名优秀中青年演员。“这39人来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石家庄市评剧院、邯郸永年西调剧团等单位,大都已是剧团的‘台柱子’了。我们对他们的培养是要重点打造,聘请了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教学授课,增强他们的戏曲专业基础能力。”省文旅厅艺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戏曲传承,最主要的是传承什么?除了传承具体的经典曲目表演外,更应当传承历代戏曲人积淀下来的艺术才情、智慧、经验,传承他们的意、气、神、色,以及艺术生命的境界。梨园守望,薪火传承,我们充满期待。(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