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社会

拄拐汉子自强不息拔穷根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
2020-07-09 17:03:24
分享:

  补胎对孙景瑞而言轻而易举。

  本报记者 邸志永 摄

  □本报记者 邸志永

  7月3日上午,阵雨冲洗下的徐水区留村镇常乐村,空气清新,暑气全消。穿过泥泞的胡同,尽头便是孙景瑞的家。

  宽敞整洁的院子里,两三棵果树枝叶繁茂,四五畦蔬菜绿意喜人。一座两室的房子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格外清新。旁边拆掉的老房子还留着些许痕迹,土坯清晰可见。43岁的孙景瑞,就出生在这里。

  “托党委和政府的福,去年我脱了贫,这个岁数比我还大的老房子,政府也进行了危房改造。”孙景瑞说,为了让年逾古稀的母亲住着舒服些,他专门安装了空调、太阳能热水器,“我妈辛苦了一辈子,咱现在日子宽松点了,得多尽点孝心。再说万一来个人,我也觉得有面子,谁愿意老受穷啊!”

  6岁因小儿麻痹症就开始拄双拐的孙景瑞,童年生活艰辛却平静。初中毕业后,不甘拖累家人的他,还曾跟着父亲收破烂,期望给家里出点力。

  命运的困境总是不期而至,2003年父亲因癌症离世,让孙景瑞生活雪上加霜,“那时候真觉得,天都塌了……处理完后事,手头一分钱都没有,还是朋友借了点钱,才把日子熬了下来。”

  唯有经历,才能让人成熟。

  10多年时间里,辛苦种着家里的3亩多地,孙景瑞日子颇为艰辛。期间,孙景瑞承包了小组村民的浇地任务,也能挣个几十元零花钱。穷困之下,除了逢年过节,孙景瑞平时连顿肉都舍不得吃。

  2015年,随着自己岁数越来越大,孙景瑞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带着“人不能穷一辈子”的想法,体力不行的孙景瑞,选择手艺来点燃脱贫的小火苗。

  那时,孙景瑞有意无意地跟自己认识的修洗衣机的朋友,学习修理手艺。“那个朋友也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他在外村修理洗衣机,我就经常上门找他聊天。他也不太愿意教,我就一边聊天一边偷师。学了一段时间,线路和结构大致明白了。”孙景瑞说,那段日子,白天偷师晚上琢磨,经常忙到深夜。

  “用了一年多时间吧,算是在修理技术上有了全面突破。先攻克了洗衣机,又攻克了电冰箱,后来又攻克了电动三轮和电动自行车。”靠着艰辛生活锤炼的韧劲,加上初始阶段低廉的收费,孙景瑞骑着电三轮,开始在漕河一带以修家电维持生活。

  2017年,孙景瑞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让他感激政策帮扶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早日脱贫。

  “孙景瑞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等不靠不要,自己玩命想法子挣钱养家。”在常乐村当了21年村干部,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占说,正是孙景瑞的这股自强不息的劲头,让村两委和村民们对他非常信任,也更愿意帮助他。

  2018年,孙景瑞在北常保村107国道旁租了20平方米的小房,开起了“老孙维修部”。从修理冰箱到空调加氟,从修理洗衣机到修理电动车,孙景瑞的日子平凡而忙碌。

  “第一次修理变频冰箱时,我怎么也弄不好,连着3天没怎么睡觉。看修理的书,看手机修理视频,还给认识的修理师傅打电话,这才解决了问题。”孙景瑞说,维修部一年租金5000多元,起步时有些艰难,让他一度只能靠煮面条生活。

  “后来口碑越来越好,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除去租金,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在孙景瑞努力之余,政策帮扶也让他生活压力大减:刘伶醉和凯年两家企业的分红共计2966元,3亩多耕地收入3072元,综合直补357元,临时救助800元……

  靠着政策帮扶和自己努力,2019年,摘掉贫困户帽子的老孙,开始喜欢上快手。“就是想调剂一下夜间生活,主要是唱唱歌,跟网友们交流一下。”孙景瑞说,他已经有3000多粉丝了。

  孙景瑞说这话时,村党支部书记李兰柱笑了:“这是想找媳妇了,我帮着问问有合适人家不。”孙景瑞也低着头笑了。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