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消费新闻

消费市场延续复苏 促消费覆盖面仍需拓展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2020-06-22 09:32:26
分享:

  “随着国内企业复商复市的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秩序明显恢复,特别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见效,5月份我国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市场销售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日前谈到前5个月我国消费市场运行情况时表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表示,在短期内,当下的消费券发放、满减优惠、直播促销等举措基本满足了老百姓释放消费压抑情绪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促消费的覆盖面仍需拓展。

   多行业消费降转升预示逐步复苏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居民消费增长主要呈现出三大新特征:第一,直播带货火爆,除了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专业主播外,越来越多的明星、企业家纷纷跨界参与直播带货,成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第二,“国货潮”风靡,随着国内品牌及工厂自身竞争力提升,以及疫情期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国产品牌成为当前消费市场的新宠;第三,“宅经济”继续火热,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线上消费,这也让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等消费领域热度不减。

  近期,各地新一轮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并持续加大力度。比如,吉林省日前印发《关于新一轮促消费扩内需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促进重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提出五方面共14条措施;河北省廊坊市举办首届“618嗨购节”,活动将持续至7月18日;青岛市政企联合发力,近日发放逾1.2亿元惠民优惠券;湖北省发布《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促进商业消费若干措施》,推出25条促消费措施。

  随着各地围绕提振消费出台一系列举措,多个行业消费扭降转升、逐步复苏。“总体上看,近期逐步复苏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以及餐饮、旅游等线下生活性服务业板块。”付一夫表示。

  对于上述多个行业消费复苏的原因,付一夫称,首先,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稳步有序推进,线下消费市场逐渐复苏,进而利好了汽车、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的回暖。第二,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降低限购力度、增加汽车号牌限额、给予相应补贴等,还针对线下生活性服务业制定了发放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手段,政策作用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被抑制的需求得到了释放。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环比增长4%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增幅比上个月分别扩大15.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商务部数据则显示,前5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前4个月加快2.9个百分点。

   消费者“下单+看热闹”两不误

  作为带动全民消费的重要节点,今年的“618”也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的“618”对于市场的意义早已突破一次例行的年中大促。这不仅是商家们的一次集中回血,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整体信心的极大提振,甚至可以被视为疫情防控与经济全面复苏的转折点。从刚刚过去的“618”数据来看,消费的恢复已明显提速,消费者积攒的蓬勃消费需求在这一节点集中体现,打破了之前对于疫情过后需求不足的担忧。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京东、淘宝、苏宁、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火力全开吸引消费者。

  北京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之前就了解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在某个大V的直播间折扣非常给力,但是因为不知道商品的具体出场顺序,最后干脆看完了整场直播,既凑了直播的热闹也完成了下单,还挺有意思的。

  盘和林表示,从长期来看,促消费的覆盖面仍需拓展,多样化促消费手段、针对特殊群体的促消费方式、个性化的促消费服务模式还需继续探索。另外,消费模式创新、消费供给升级等也需加快推进,让促进消费与主动消费两头发力,营造长久可持续的消费增长空间。本报记者刘 萌

关键词:消费市场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