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赵云耕|暖鸡窝趣事

来源: 保定晚报  作者:
2020-05-30 20:10:16
分享:

  □赵云耕

  小鸡最好看的时候,是破壳不久绒毛风干时以及夏秋之交换羽之后。入秋,小鸡们长出了成年鸡的雏形,但马上即将面临生死考验,那就是一年两度的鸡瘟,我们这里俗称“传鸡”大关。

  作为中国古代“六畜”之一,鸡和人相依为命、共生共济年深日久,这种感情早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理积淀之中。如果说小鸡出壳是令人欢欣愉快的时刻,那么遭遇鸡瘟时,人们的心情也格外沉重。

  第一年的鸡瘟,我家的白来杭鸡们首当其冲,上午打蔫,下午一只只扑楞一下就死去。埋葬这些来杭鸡时,全家都十分心痛。面对当时的疫情,妈妈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偏方,给剩下的每只鸡翅膀上的大血管扎针,放出黑血。这招果真奏效,剩下的鸡全都活了下来,我一直没弄明白这其中是否含有科学道理。痛定思痛,相比较而言,小柴鸡们抗鸡瘟要好许多,绝大多数都平安度过了疫情期,看来动物也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经过深秋和初春两季传鸡淘汰之后,活下来的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我家养的十几只鸡,除了下蛋多、全身羽毛黑亮的大黑鸡在第三年不幸中招而去之外,大白鸡、芦花鸡、小黄鸡等都是久经多年鸡瘟考验的“战士”。特别是小黄鸡,历经多年的春秋传鸡,抵抗力、生命力变得极其顽强,一直受到全家和邻居们的交口称赞。

  不仅如此,小黄鸡在成熟之后的第二年起,每年初夏都会抱窝,妈妈就专门用它来孵小鸡。这只小黄鸡一直孵了六七年小鸡,此后我家养的几乎所有的鸡都是经它孵化的“孩子”。再后来,市场更加丰富,生活条件也更好了,家庭养鸡的热潮已悄然散去,小黄鸡却还依旧抱窝。我们曾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扔到水池中,给它剪掉翅膀上的羽毛等等,但它一如既往,照样按时抱窝。面对它的执着,我们也无可奈何,但也绝对舍不得把立下汗马功劳的小黄鸡卖掉或杀掉。终于,全家商议之后,决定把它送回老家让老姨养着,如果它继续抱窝就让它孵小鸡,不抱窝就任其自然老死。后来老姨告知,小黄鸡在两年之后寿终正寝于老家的山坡上。

  为了提高产蛋率,保证一年四季都有鸡蛋吃,上个世纪80年代初,根据当时养鸡致富资料提示的做法,县委家属区各家各户还都曾在自家修筑暖鸡窝。

  每年10月底秋风萧瑟之际,人们依靠宿舍向阳的北墙根,用红砖修筑一个长约两三米、高一米多暖鸡窝。东西南三面封闭,大小两间。大的一间分上下两层,用木棍隔开,上层是鸡喂食、活动的场所,下层外面留一个洞,便于掏鸡粪。旁边的小间和大间有一砖见方的窗口相通,里面铺上柴草便于鸡下蛋。当然并非所有的鸡都遵循主人的规则和要求,邻居老宋大大就经常在掏鸡粪的时候掏出下在觅食活动区的蛋。大的一间安上一个40瓦的灯泡,小的一间安上一个15瓦的灯泡,用以照明取暖。鸡窝最上面铺上塑料布,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最外面用草帘子盖好,再加一层旧棉被。

  早晨6点钟起来打开电灯,等上班之前关上点灯,把棉被和草帘子掀起来,利用阳光增加室温。傍晚下班后,太阳落山,放下草帘子盖好棉被,打开电灯,持续光照五六个小时,等差不多10点睡觉的时候再关上。这样,暖鸡窝里每天光照长达十五六个小时,充足的光照不仅使得鸡窝特别温暖,也能刺激鸡下蛋。

  当时,我家养着十来只白来杭鸡和小柴鸡,即便是最冷的冬天都下蛋,最多的时候一天下十几个鸡蛋,最少的时候也有五六个。那时我正长身体,每天早晨起来,妈妈都用滚烫的开水加上白糖泼两个鸡蛋,让我补充营养。此外就是用于改善生活,家里隔三差五地大葱炒鸡蛋,用自制的西红柿酱炒鸡蛋,吃不完的就腌起来。当时家家户户都养鸡并修建暖鸡窝,在那个物质生活还相对匮乏的时期,真的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呢。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