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王继颖|生命的春花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
2020-05-14 12:14:45
分享:

  □王继颖

  《尚书·大传》有言:“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出”是春天最富生命力的动词,万象出新,勃发之态,皆如春花露出笑颜。

  出巢的鸟儿,是早春最灵动的花朵。泥土刚变得松软,枝干才开始膨胀,灵慧的鸟儿就已感知暗涌的春意。鸟儿们呼朋引伴,在天空劲舞,在树梢蹦跳,在田野散步,在天地间欣欣然绽放。有时视野中不见一只鸟,耳畔却充盈着“吱吱”“叽叽”“喳喳”的欢快旋律。婉转的唱和声里,养眼的春色潮水般涌出。

  嫩草钻出大地,新叶探出枝丫,淡绿舒展,都有花的姿容。北方的小城,柳枝最早在鹅黄中拌入天蓝,摇出浅绿。大道小街,若两旁植柳,便有千千万万枝柔嫩的绿花,在风中飘溢生机。

  花蕾从枝干或叶芽间爆出,色、形各异。玉兰枝擎出一支支饱满的白笔尖、紫笔尖,杏树干挤出一粒粒圆溜溜的粉珍珠,海棠叶举出一簇簇鲜艳的红火炬……亿万花蕾次第开口,轻吟默诵出一场场明媚的花事。诗歌的意象,花最具张力;散文的线索,花最能传神。生意盎然的繁花,让春天的佳作浩如烟海,成就了数不清的诗词和散文名家。

  回顾中国的诗文史,春天气质最出众的大家,当属爱花的苏轼。仲春百花中,桃花娇艳、润泽、丰腴,雅俗共赏,深得苏轼钟爱。他笔下与桃花有关的诗词,不下二三十首。1073年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雨后出巡,晴云出岫,新阳挂于树梢,一道清溪边绿柳轻摇。矮竹篱旁,鲜花盛开的野生桃树,对着视察途中的苏轼点头含笑。他作一首律诗,绘出这山村秀丽的春光,憧憬农人“煮芹烧笋”忙春耕的乐事。一句“野桃含笑竹篱短”,寄托了置身自然的自在欢喜。1076年初春,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天气犹冷,尚有冰雪,春意浅淡。夜虽寒长,厚被子却有些热了,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他病愈初起,眺望窗外,朝阳被山遮去半边脸,远处的楼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他想象人们计划踏青的郊外,“小桃杏,应已争先”。争相开放的桃花杏花,必将点燃繁花似锦的春天。尽管身心慵懒,暂时无意出游,一缕喜悦还是温柔地入怀。1099年立春,屡被贬官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已近两年。63岁的他,生命开始倒计时。在他生活的宋朝,海南岛蛮荒僻远,瘴疠流行,放逐至此,据说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回味着前人借荒凉景象抒发飘零感伤的诗篇,苏轼为海南唱出第一首春天的赞歌——海上吹来的春风无限,岛上生长的春光无限,春神助力,“染得桃红似肉红”。畅饮后的苏轼迎风感慨,这里不是海角天涯,春风卷起的洁白杨花,酷似北方的雪花。词中红白映衬的妖娆儋州,如他流落过的许多地方一样,被随遇而安、生性旷达的苏轼,当作了第二故乡。

  “竹外桃花三两枝”“水面桃花弄春脸”“小白桃花半吞吐”“东风吹老碧桃花”……宦海沉浮,几十年辗转,尽尝艰难病苦,诗词中的桃花,映衬出苏轼逆境中的韧性与才情,豪迈与奋发。苏轼65年的人生,在史册里开出一树不老的桃花。海量的诗词、书画、散文等作品,以苏堤为代表的累累政绩,以东坡肉为代表的系列美食,是他生命树上结出的丰硕桃子。这些营养了代代后人的果实,至今不减甜润的滋味,就如开在春风里的桃花,穿越千年,依然明艳可人。

  放眼海外文坛,前苏联散文家普里什文,对大自然一往情深,用生命的大部分光阴在自然中行走,“倾听鸟兽之语,与树木对话,闻草虫之音”。童年窗外金色的蒲公英,各种不知名的春日野花,都是他生命中的天使。散文《林中小溪》里,他沿一条小溪前行,沿着一条春花的线索,从开春走到了春光最盛时。“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开花的只有草莓、白头翁和报春花”,“这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春日自然的花园里,他用全身心的珍爱,摇曳出一朵魅力不朽的野花。

  数不尽春天那些生命的花。一朵朵春花,铺展出自然的蓬勃,映衬出人世的喜乐、旷达、热爱、珍惜……一朵希望的春花,盛得下所有美好的情愫,可以是生命绽放的全部。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