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老字号

白运章包子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张如意
2019-11-06 17:12:51
分享:

  白运章包子铺是名声遐迩的中华老字号,是白运章师傅以自己的名字开设的一家包子铺。1958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包子质量评比中,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1980年又被评为河北省优质风味食品名牌产品。

  通过作者张如意的描写,我们仿佛尝到了白运章包子的滋味,体会到了外地游子的乡愁。

  第一次遇到“白运章”,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那天是大学入学的日子,从农村老家来到保定,一到长途汽车站,行李就被热情的学长们搬到了卡车上,我们新生被安排坐上了通往学校的4路公交车。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第一次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见到许多陌生的面孔,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4路车穿行在繁华的裕华路上,一个个陌生的建筑物和门牌匾额相继从眼前掠过,直隶总督署、保定商场、望湖春、古莲花池……我瞪大眼睛看着,有时候也和身边的人小声交流几句。

  就在这时候,一个写着“白运章”三个字的匾额映入了眼帘。因为匾上白运章的“运”是繁体字,而且是用草书写的,一时很难分辨是念“运”还是“连”。虽然我和身边的几位新生也算得上是县中“秀才”了,但谁都没学过繁体字和草书,于是就各自猜测,甚至还引起了小小的争论。

  汽车很快就驶过去了,接下来一个个新的景色不断出现,大家不再关注那个字究竟是念“运”还是“连”了,“白运章”和“白连章”之争也就不了了之。至于这个店铺是商店还是饭馆,反正与自己也没什么关系,在其后几次路过它门前的时候,也没有再去打听或考证,只是在心里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疑问。

  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受老师委托,陪同一对日本华侨夫妇游览市区,才第一次知道那个店铺是一家清真包子铺,名字叫“白运章”,而且是保定的一个老字号。

  说来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了,当时陪同的那两位华侨夫妇的名字也已经忘记了,只记得男华侨长得很慈祥,戴副金边眼镜,女华侨长得白白净净,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短发,他们能说些不太流利的汉语。

  据女华侨说,她父亲小时候曾在保定生活过,后来去了日本,由于种种原因,自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她父亲非常怀念保定,经常跟她说起保定的一些故事。前几年其父临终前,嘱咐她有机会要去保定看看,并且一定要尝一尝白运章包子。至此,我终于明白了那个自入学时就留有疑惑的名字,原来是一个叫做“白运章”的包子铺。

  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也为了亲眼看看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位女华侨携同丈夫来到了保定。

  整整一个上午,我陪着他们游览了古莲花池、西大街和大慈阁等保定的名胜古迹。女华侨一边游览一边寻觅着父亲小时候的足迹。到了午饭的时候,女华侨向我提出吃白运章包子的要求,于是我带着他们来到了位于裕华路上的白运章包子铺。

  包子铺与著名的古莲花池隔路相望,门上“白运章”三个烫金的大字格外醒目。记得刚一走到包子铺门口,一股浓烈的包子香气就扑鼻而来,搅动着五脏六腑的馋虫,身体就像被那香味牵引着似的,不由自主地迈步向门里走去。为了让华侨夫妇感受保定人的友好和热情,我特意向服务员说明了他们的来意,服务员也很热情,把我们引导到二楼靠窗的位置。二楼的店面比较大,摆着十几张古香古色的八仙桌,每张桌子上都放着醋和蒜瓣儿。我们坐下后,点了牛肉和羊肉馅儿的包子各两屉,一边隔着窗子欣赏着裕华路和对面古莲花池的风景,一边期待着包子的出现。

  不一会儿,一摞四屉的白运章包子被端上来了。打开笼屉,霎时间,一股热气腾腾的香气扑鼻而来,定睛一瞧,一个个类似大蒸饺似的包子整齐排列在笼屉里,油光光的,包子皮儿几乎被馅儿里的油浸透了,在热气的笼罩下泛着诱人的亮光。包子的香气钻入鼻孔,一下子充满了整个脑海,还没等吃,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

  用嘴轻轻咬上一口,一股热乎乎的油便滋滋地冒了出来。为了不让油顺嘴角溜走,我急忙用嘴巴将开口处包裹住,于是,油便接触到了舌尖,进而充满了口腔,牛羊肉的鲜香味立刻统治了整个味觉系统,这时候,我已经彻底被包子的香味俘虏了。再看那对华侨夫妇,也不再讲究斯文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然后就忍不住大口大口咀嚼起来,一边吃嘴里还在不停地说:“好吃,真是太好吃了!”他们夫妻二人好像整个身体都陶醉在了包子的美味世界里了。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我也切切感到了保定人的骄傲和自豪。吃着包子,再蘸点老陈醋,咬上口大瓣蒜,偶尔喝上一口冰镇啤酒,我相信那便是神仙也比不过了。难怪吃完之后,男华侨打着饱嗝,还在不停地说着“最棒,最棒了”,女华侨则满怀激动,悄悄地向父亲祷告:“父亲,谢谢您,我们来,太好了!”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直到今天,陪同华侨夫妇,也是我第一次吃白运章包子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自那以后,无论什么时候,脑子里只要一想到或听到“白运章”三个字,嘴里马上会分泌出许多口水来。我成了白运章包子铺的常客,无论是去裕华路游玩或逛保定商场,必要光顾一下白运章包子铺,隔上一段不去吃,就会想念。

  参加工作之后,我去过好多地方,也吃过许多种类的包子,但是,不管是天津包子、上海小笼包还是开封的灌汤包,在我心里感觉没有哪一种包子比得过“白运章”的。比较起来,还是保定的白运章包子,个大、皮薄、馅儿足,正像北方的汉子,稳重、踏实、不拘小节,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吃遍天下的包子,最好吃的,还是保定的“白运章”。

  白运章包子虽说是包子,但不同于一般的发面包子。它的形状类似大个儿的蒸饺,包子皮儿是硬面儿的,馅儿是精细的牛肉或羊肉加上特制的调料做成的。白运章包子,在保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如果说白运章包子还有“中国一绝”的美誉,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白运章包子的绝妙之处不仅仅是好吃,也不光是馅儿的制作方法,而尤其在于它的面皮儿的制作工艺。一般的包子皮儿,都是用一根擀面杖对面剂儿反复碾压几次,而“白运章”则不同,它是由面皮儿师傅手持两根擀面杖一次碾压而成,而且在擀压的间隙里,还要在面板上敲击出鼓点儿似的节奏。这种擀面皮儿的绝技,我只在央视的节目中偶尔看到过一次,那是在我见到的所有美食制作过程中最高超最美妙的,堪称艺术享受的一个画面。

  随着企业的改制和商业街道的规划,裕华路上古莲花池对面的“白运章”三字匾额,曾几何时不见了。这让我替这个百年老字号惋惜不已。

  某一天,我在保定商场后面直隶大剧院的旁边,又重新发现了“白运章”的匾额和店铺,虽然从前街搬到了后街,从大路迁到了小巷,但是,那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没变,那沁人肺腑的香味也没变,那多年前美好的记忆没有变。

  我兴冲冲走进去,坐在八仙桌前,大口咀嚼着久违的美味,内心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至此,我更加理解那位老华侨的思乡心情了。或许对于那位老华侨以及小华侨夫妇来说,“白运章”就是他们的乡情。而我们,每个人何尝没有一个藏在心中,想起来就馋的乡情呢?

  吃过了“白运章”,我不再想吃其他的包子。白运章包子,你是我的最爱,也是保定人的乡愁啊!

关键词:责任编辑:周绍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