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汽车资讯

国潮时代的自主崛起:你不知道的北京汽车株洲基地

来源: 人民网-汽车频道  作者:
2019-11-01 15:06:51
分享:

  这里是位于株洲西北部的北京汽车株洲基地,它的面积相当于230多个足球场。630多台巨型机器人在这里整装、涂装、冲压、焊装,每两分钟就有一台新车从这里下线等待运往全国各地。它是北汽自主品牌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支撑着这家年收入4800多亿元集团公司自主品牌的命脉根本。10月27日,十岁的北京汽车株洲基地迎来了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勇闯无人区

  北京汽车株洲基地成立于10年前,那时候株洲基地还不是如今繁忙有序的智能工厂,只是一片不起眼的土坡和鱼塘。那一年,北汽已经尝到了合资的甜头,迈入千亿门槛,但不甘心当外资的代工厂。

  2009年,北汽左手以两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老牌豪车企业瑞典萨博汽车的知识产权,右手则将一支精锐部队派到株洲开疆拓土,双手共同发力,力图托举起自主品牌的未来。十年后,以极致安全和贴地飞行著称的萨博基因成了北汽自主品牌的重要技术积淀。而株洲基地,也成为北汽自主品牌十年征途中的一支尖兵。

  创业的艰苦都是老生常谈,但沉浸到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里,是每个人发自肺腑的真挚和热爱。乔林,现在的焊装车间主任,也是当年领命从北京南下株洲创业的尖兵之一。初到株洲,满眼长满荒草的水坑,他和一帮兄弟吃住在集装箱,劈岩石,填鱼塘,战天斗地18个月。终于,在2010年12月26日,迎来了小E下线和工厂建成投产。在现场,一帮大老爷儿们,眼泪顺着鼻尖儿直掉。

  很多北汽株洲人对小E怀有特殊的感情,因为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因为小E的诞生,造自己的车,造好车,在北汽株洲人心中,从一种念头变为一种执念。历经十年进化,现在北京汽车株洲基地已是亚洲最大、最智能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共线生产基地之一。

  质与智相融

  两分钟,能刷一条新闻快讯,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在北京汽车株洲基地,两分钟也是每下线一台车的间隔时间。

  这里有机械的精准。在株洲基地二工厂焊装车间,一排排机器人伸开长长的机械手臂,精准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一台冲压设备,能在180秒完成一款模具设备,检测精度可达到0.03m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更不缺人脑的偏执。产品导入,开展5轮道路模拟试验,东至浙江,西达新疆戈壁,北上漠河,南下海南,跨越17个省份,累计行驶20万公里。量产初期,对160个业内典型案例,开展逐一排查;同时组织整车气密性、整车异响、油漆外观等15大项、419小项的专项检测。

  质与智相融,这里没有寒冬。数据显示,北京汽车株洲基地今年上半年完成整车生产7.54万台,同比增长125%。其中,新能源整车生产5.38万台,占比71%。完成工业总产值69.2亿元,同比增长161%。

  无边界创新

  现在,株洲基地拥有4000多名员工,与它的产量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员并没有太多增长,成本反而在不断下降。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经营理念的创新,他们正在推行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阿米巴经营模式主张“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株洲基地采用“理念固化+经营承包+项目管理+评价机制”的基本思路,建立三级经营承包模式,将经营指标和责任分解至各级经营体,把个人绩效与经营体效益挂钩。最终,很多员工自发解决企业的问题,主动迎难而上。现在株洲基地,仅一个季度提报的自主经营承包项目个数就有349个,意味着平均每天有3.8个项目提报,平均不到9个人就承担着1个项目。

  一季度“开门红”战役打响后,人力骤然紧张。3月份,EU5单日的产量达到600台,即使是双班,人员需求也要2500人左右,而二工厂只有800多人。怎么办?常规逻辑就是“招人”,但这显然“简单粗暴”。北京汽车株洲基地的创新方案是:人员、设备、资源全部跟着生产走,一、二工厂之间实现柔性化共享。制造一部和发动机部的员工、设备调往二工厂支援生产。一工厂则采取骨干员工小分队作战的方式,集中攻坚试制车、出口车生产。灵活机动的资源拉动方式显示了神力,内部相互支援总人次达到31680人次,节省人工成本1020万元。

  在北京汽车株洲基地,创新是没有边界的,它渗入到了每个看得见,看不见的角落。把所有的不可能统统实现变成可能。今年四月,株洲基地还在工厂里建立了直销中心。如果你来这买车,不仅能以优惠的价格直接提车,还能零距离参观工厂,见证整车的生产过程。今年春天,长沙人苏基宗来买车的时候说:“在工厂可以看到车是怎么造的,然后马上去订车,就感觉像餐厅的透明厨房,可以看到饭是怎么做出来的,吃得更香。”

关键词:责任编辑:刘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