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艾以清】在记者家中,有一个英国著名瓷器品牌玮致活的绿色茶杯,翠绿色的釉面上点缀着各种可以作为茶的植物纹样,淡雅又充满生趣。茶杯内层发出的淡淡奶白色,则表明它是英国人的发明——骨瓷,将动物骨粉掺入瓷土烧制成的瓷器。骨瓷发明于英国“瓷都”斯托克。骨瓷工艺让英国制瓷业跨上了新台阶,以玮致活为代表的英国骨瓷逐步走向高端市场。随着社会变迁和产业转型,英国制瓷业也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前不久,《环球时报》记者来到昔日的“英国陶艺之都”,寻找它往昔辉煌的旧迹,感受它当下的新气象。
陶瓷业踪迹难觅
斯托克位于英格兰的特伦特河畔,一走出斯托克火车站,便能看到一尊骨瓷发明者——约书亚·玮致活的塑像。因为有丰富的煤和黏土资源,早在17世纪,斯托克就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陶瓷工业体系。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景德镇素有“世界瓷都”美誉。工业革命以前,景德镇的瓷器随货船漂洋过海,成为英国贵族家中的珍品。但骨瓷的发明,让英国制瓷业一度辉煌,一些高端产品甚至出口到中国。
如今的斯托克是一座宁静的城市。漫步在斯托克街头,已很难看到陶瓷业的影子——售卖陶瓷的商店不多,工厂大多数已停业,只留下斯托克特有的啤酒瓶形状的“瓶窑”和红砖厂房。2009年英国《独立报》的一篇报道称,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玮致活经营状况不佳,不得不把中端骨瓷生产基地迁到东南亚,只有少数高端瓷器保留在英国生产。
除了玮致活,斯托克还有其他品牌生产骨瓷,此外,这里不是只生产骨瓷,还出产其他种类的瓷器。
参观复活的古老制瓷厂
记者在斯托克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一家名为“艾玛·布里奇沃特”的制瓷厂,并通过预约去参观。一位名叫罗塞塔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座厂房建立于1883年。1984年,新品牌创始人艾玛·布里奇沃特希望为母亲准备一份生日礼物,却无法挑选到中意的瓷器,于是冒出了自己经营一家陶瓷厂的想法,并且锁定“瓷都”斯托克,赋予这座古老厂房以新生。
30多年来,艾玛·布里奇沃特使这座古老厂房焕发青春,从一度关停到成为当地经营最好的制瓷厂之一,雇用约230名工人,每年生产超过170万件瓷器。
工厂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落在地上的白色瓷土灰,将人们的鞋子也染成了白色。“每件瓷器在与顾客见面之前,都要经过30双手。”在罗塞塔的指引下,记者目睹了一件瓷器从土坯到商品的全过程。工人熟练地切下一块瓷土放在拉坯机上,压下模具转十几秒钟,一个盘子形状的坯子就做好了。接下来还要进行修坯、干燥等过程,之后上色、烧制。
历史上,中国瓷器流入英国上层社会后,不少英国制瓷厂都会模仿中国的青花瓷,为瓷器绘上花鸟、亭台、祥云等中国元素,想要“以次充好”。在伦敦的一个博物馆,布展者将同时期的中国花瓶和英国仿制的花瓶并排放置,无论是釉色还是制作工艺的细腻程度,孰优孰劣令人一目了然。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制瓷业也摸索出独特的风格,逐渐自成一派。
艾玛·布里奇沃特主打现代家用瓷器,图案简单大气,色彩丰富,充满生活气息。特别是“圣诞节系列”,杯盘上印有槲寄生、驯鹿等图案,看上去让人感觉温暖、喜庆。此外,可以进行私人定制的马克杯也是颇受顾客欢迎的产品。2017年,艾玛·布里奇沃特共生产6.4万个定制马克杯。
昔日繁华一去不复返
虽然在斯托克早已见不到当年瓷器行业鼎盛时的繁荣景象,但人们仍旧能从现今依然在营业的瓷器品牌中看到一份坚守。无论是行业新秀艾玛·布里奇沃特让一度遭遇关停的工厂重新焕发活力,还是传统品牌玮致活将骨瓷技艺发挥到极致——部分该品牌瓷器的骨粉含量高达51%,为世界最高。
从斯托克回到家,记者又拿出那个绿色茶杯仔细端详,色泽、手感都令人爱不释手。将茶杯扣过来,发现贴在茶杯底部的标签上写着“泰国生产”,联想到《独立报》的报道,略感唏嘘。不经历产业转型,斯托克恐怕很难再度成为英国的经济重镇,不过记者相信,斯托克与陶瓷的故事,还将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