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更多百姓家门口看病
——我省20项民心工程的年中答卷③
制图/王戬芬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核心任务,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20项民心工程明确提出,要推动20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大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截至6月底,我省已有2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组建医联体,其中12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牵头医院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全面推进,不仅使大医院优质资源得以下沉,还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大群众通过在家门口就享受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
打造“家门口的医院”,让群众享受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马教授,最近一直肚胀,胃口也不好。您给看看吧。”8月12日8时许,家住省会省盐务局宿舍的退休职工张老先生在老伴陪同下,早早就来到离家不远的裕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找到正在出诊的马金城教授。
马金城热情地招呼两位老人坐下后,详细问起张老先生都有些啥症状。马金城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专家。去年11月,河北医大一院与裕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医联体后,他就成了社区医生队伍的一员,每周一固定在这里出专家门诊。虽说在社区出诊时间不长,但来找马金城看病的人可不少,而且很多人和马金城还成了朋友。
“对广大群众来说,不用去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马金城对医院与社区开展的医联体建设非常赞同,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大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状况,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不仅仅派专家到基层,我们还邀请基层医生走上来,免费给社区培养人才,积极推进基层信息互联互通,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等,多途径多形式推进医联体内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互通共享。医院还开通社区服务车,每天定时间定路线往返于医联体各单位,供患者及其家属免费乘坐。”河北医大一院院长赵增仁介绍,截至目前,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河北医大一院与省会裕华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推进医联体建设与发展,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我省医联体建设工作2017年启动。”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面对标深圳罗湖医联体建设模式,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综合监管”的原则和“验收一批、整改一批、建设一批”的总体思路,在全省深入推进。
据介绍,今年2月,省卫生健康委等省直7部门联合出台《河北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制发医联体建设标准和考核细则。5月,全省卫生健康领域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召开,对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工作进行调度和部署。7月25日,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又联合制定《2019年下半年医联体建设推进方案》。
记者还了解到,12月底前,省卫生健康委将协调省直相关部门针对医联体建设开展联合督导,结果纳入对各地党委、政府医改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予以通报、约谈,保证医联体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联体”更“联心”,“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门口医院看病就医的同时,“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良好就医格局正在形成。在巨鹿,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2%以上,基层就诊率达61.2%。在故城,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增长14.4%,域外转诊率降低2%,2018年结余医保资金939.92万元……
在我省组建的不少医联体内,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牵头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慢性病住院患者比例出现下降趋势,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数,还是大医院下转的康复患者都在逐渐增多。
“市、县的医联体建设工作日趋成熟,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医联体建设效果日益凸显。”省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让医联体的优势得到充分释放,仍需多方面进一步持续发力。
医保支付方式是制约医联体“联心”的最大瓶颈。对此,我省创新改革,大力推行“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合理超支分担”医保支付方式。我省明确提出,10月底前,各地要根据年度医保基金收入预算,考虑辖区内参保人医疗服务平均费用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预留各种补充保险基金后,合理确定年度内医保基金结算总额,根据所服务人员按月打包支付医联体,由医联体负责服务人员的门诊、住院和慢性病、特殊疾病诊治等医保费用支付。
为推动医联体建设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我省还积极推行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医联体制定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建立医联体统一采购机制,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现用药衔接、处方自由流动。在保持拨付财政补助经费渠道不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用途不变前提下,由医联体按规定核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任务并开展绩效考核。
同时,完善医联体一体化管理机制,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人员、财务、资产进行统一核算,交由牵头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医联体内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组建检验、心电、病理、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构建“下级检查、上级诊断”的诊疗模式。建立人员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医联体内部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记者 张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