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清华大学15-16床;306,南开大学01-03床;304,浙江大学04-05床......这是重庆市忠县某医院新生儿病房的称谓,更令人“惊叹”的是,整层楼都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等包围了。这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这些以名校命名的病房,都有对应的床号,床号一律以阿拉伯数字命名,有序排列,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而在一大堆名校的名字里被绕晕。不过,从字体上看,这些床号的数字要比名校所用的汉字要小”。
我们相信,这些名字寄托了大人对孩子的殷切期待,就像“小博士”“小明星”一样的命名,本质上的意义是很好的。涉事医院方面的人士表示:“这样命名是对新生儿的一种祝愿,祝福娃娃在今后有一个好的前程。这样还能对医务人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服务好产妇和新生儿。”
但也有网友批评这些大人过度功利了,还有“北大清华”这样的光环带来的附加意思,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如果说幼儿园、小学被冠以“清华园”之类的名字尚可被理解,刚出生的孩子也被如此对待,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此事本质上属于教育焦虑弥散开来的一个极端个例。一提起这个焦虑感,可能不少人都有同感,尤其是学生及其家长,更是高度敏感人群。
过去我们一提起各种奇葩课外培训班,想到的是教育公平与焦虑的问题;一说到天价学区房的问题,也能联想到越来越残酷的教育竞争及其背后的阶层差异问题。
现在,我们终于养成了一种“思维惯性”,过度扩大这种焦虑感,甚至一提起某些名校的名字,首先就想到了各种令人揪心的现实难题。
但是,这样的过度焦虑,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有助于解决现实难题?
其实,没必要一听“北大清华”这样的名字,就要给它附加各种内涵,也不必紧张兮兮地看待这些大人的“奇思妙想”,网上一些争议其实并没有针对具体时间讨论,而是离题万里、自说自话,而很多网友也只是借题发挥,最后论而不辩,反而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要知道,能解决问题的讨论,才是真正值得参与的。
当然,这个行为有可能涉及侵权,反而是医院方和当事人要留心的问题。这些大学的名字显然是受法律保护的,而将他者的名字用于经营性活动,则有可能涉及侵权,除非经过对方同意和授权。而且,这些名字也的确容易引发歧义和联想,并不算妥当。
当天(6月18日)下午17时,涉事院长称所有另类病房牌子均已摘下,但此事引起的讨论可能还会持续一阵子,它涉及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