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保定频道 >> 河北新闻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李艮春 孟捷 2017-11-22 13:34: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抓硬件补短板,抓文艺激活力,抓产业促增收。易县以脱贫为目标,精准把握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扎实推进硬件建设、文艺建设、产业建设,让贫困群众乐起来、富起来,使其真正获得幸福感

  作为文化大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县以实现脱贫摘帽为目标,从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出发,精准把握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扎实推进硬件建设、文艺建设、产业建设,让贫困地区基础强起来,让贫困群众乐起来、富起来,使贫困群众真正获得幸福感。

  抓硬件补短板

  强化贫困地区文化基础

  易县贫困村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薄弱,贫困群众文化生活较为匮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该县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支持力度两方面着手,夯实根基,补齐短板。

  为实现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强起来,该县以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抓好“四个一”,让贫困村实现“四个有”,即:贫困村都有一个书屋、一个多功能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和一个宣传文化科普长廊,使每个贫困村都拥有文化活动的载体,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截至目前,该县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覆盖全县162个贫困村。今年,108个贫困村动工新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

  与此同时,该县加大对基层贫困村和文化团体文体设备的扶持力度,侧重抓好“一场(文体广场)、一室(村文化活动室)、两队(广场舞队和花会队)”建设,配齐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及设施,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截至目前,该县共为100多个行政村的文体广场配发了活动器材;累计投资267万元,为40多个贫困村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影音设备,为200多个贫困村舞蹈队配发了服装和乐器。

  抓文艺激活力

  为贫困群众增添生气

  “晒太阳哨闲天”“打麻将斗地主”曾是很多群众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为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该县本着“缺什么、送什么”的原则,通过开展“送大戏、送精神、送才艺”,让文艺活动接住地气、增加底气、充满生气。

  该县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和扶贫攻坚工作,组织文艺骨干创作了一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大力开展送十九大精神下乡活动。同时,他们以贫困村为重点,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使56个贫困村的上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经典剧目。

  在注重“送文化”的基础上,该县在“种文化”上下功夫,从帮助群众学才艺、增信心出发,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以贫困村为重点,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7次,入村辅导300多场次,有5000余名农村文艺爱好者受益,培养农村文化“领头雁”500余人,实现了增强技能与提振信心有效结合。

  目前,该县大部分贫困村都有了广场舞队、秧歌队。60多个村的传统花会得到恢复。

  抓产业促增收

  带动群众鼓起腰包

  该县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主题,让文化跟着产业走,实现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

  在强化产业品牌效应过程中,该县积极做好文化产业和乡土特色文化产品的非遗申报工作,促进文化龙头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先后为燕都铜雕公司、京绣公司、良岗缸炉烧饼等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成功申报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一批文化产业借助“非遗”名片,加快了发展步伐,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问题。

  同时,该县在重点扶贫产业片区建设上做文章,借助于“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撬板,进一步提升易县旅游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形成文化体育活动促旅游、旅游产业富乡村的良好格局,加快了全县“旅游+扶贫”的步伐。他们先后成功举办了狼牙山国际滑雪节、易水湖铁人三项大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打出了名气,聚拢了人气,使旅游产业吸睛又吸金。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该县三大重点旅游扶贫产业片区已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万人。

关键词:文化,脱贫

责任编辑: 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