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保定频道 >> 县区新闻 >>

易县走好绿色发展跨越提升路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朱大勇 冯英华 2017-10-26 10:55: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依托“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三大精品景区,构建“一城五区”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取缔小土窑、小石板厂、小石子厂1200多家,小锅炉380个,1.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易县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新理念,走出绿色发展跨越提升路

  本报讯(通讯员朱大勇冯英华)时值深秋,走进位于安格庄乡易水河畔的恋乡·太行水镇,水如镜、人如织、商埠忙。安格庄村村民赵振响正在自家开的“手工粉条坊”里忙碌着。他说:“今年小打小闹算下来,我家能收入个二三十万元。有了党的好政策,环境好了、腰包鼓了,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易县调结构,转方式,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新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

  转变发展方式催生全域旅游。矿产、建材曾是易县的传统产业,大小企业上千家,从业人员3万多。虽然县财政受益,百姓收入增加,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摒弃落后的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易县山多水多树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发展旅游的基础优势。清西陵、狼牙山景区起步较早,已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新的发展阶段,该县深入贯彻落实“抓旅游就是抓转型、调结构,就是抓生态、优环境,就是抓开放、促发展,就是抓脱贫、建小康”,通过到广东、浙江、贵州考察学习,在县内开展大讨论、集思广益,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思路。他们依托“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三大精品景区,构建起“一城五区”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2016年,该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圆满完成首届省旅发大会承办任务,旅游发展进程和效益全面提升。

  全域旅游召唤环境提升。发展全域旅游,全县域就是一个大景区,需要干净舒适的环境。五年间,该县先后取缔小土窑、小石板厂、小石子厂1200多家,取缔小锅炉380个;引进了桑德公司,在县城实现环卫市场化运营;在农村,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开展“卫生革命”,全县469个村,每500人配一个保洁员,负责村内环境卫生清扫与维护。同时,该县推行28个乡镇(处)互评互比机制,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党委书记要在县委常委会上作表态发言。行政、市场手段双管齐下,换来了全县旅游整体环境的有效改善。易水湖景区通过取缔采砂选铁、网箱养鱼、钓鱼平台、燃油小船,水质从劣5类提升到饮用2类,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游客年接待量由最初的五、六万人增至现在的50多万人。

  全域旅游拉动精准扶贫。该县是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目前,全县尚有17233户39351名贫困人口。为使贫困群众搭上全域旅游的发展快车,有更多获得感,该县县委、县政府着力做大“旅游+扶贫”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山区综合“五位一体”统筹推进。通过精品景区增景点、特色景区带乡村、美丽乡村连农户,形成了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三大景区牵总,12个万亩农业园区为龙头,乡级园区为补充,上千个特色农家乐齐发展的旅游带扶贫模式,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农业园区,老百姓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参与入股挣红金”,变成了“上班族”;在旅游景区,老百姓通过开办农家乐、搞旅游商品经营,当上了“小老板”。初步统计,全县直接参与旅游业的贫困群众在1.5万人以上,1.2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关键词:易县,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 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