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保定频道 >> 文化

作为书法家的严复:不囿于时风 碑帖双修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闫敏 2017-05-24 14:37: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严复临苏轼手札

  日前,北京大学迎来119周年校庆,并将于明年迎来建校120周年。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纪念严复先生首任北大校长105周年专题展览“严复与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严复翰墨馆联合策划组织,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大学校史馆支持。展览以严复翰墨馆和北大校史馆珍稀馆藏为主,展品120余件。以“必有海权,乃安国势——海军先驱”“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首掌北大”“说实话,求真理——笔醒山河”为三大主题,辅以“严氏一门,传奇家史”的严复家族介绍,首次展出严复任北大校长期间向教育部提交的《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和《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以及严复致李经方信札、临苏轼书法和《天演论》《原富》等严复八大译著的早期版本。

  其中,展出的一组严复书法作品,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原来在诸多盛名掩盖下,严复可谓不折不扣的大书家。

  严复诸多盛名

  严复(1854-1921)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用现在的话说,严复可谓大名鼎鼎。当年他著《天演论》,单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迷倒一大片粉丝,以至于当时许多人以此语为儿女、子弟取名。连目空一切,有着传统名士固执与虚妄的康有为都不得不承认严复是“中国西学第一”人。

  严复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他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译家,中国海军先驱;他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于学无所不窥”(陈宝琛语);他是“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鲁迅语);梁启超说:“天下之知我而能教我者,舍父师之外,无如严先生”;王栻评更认为“张之洞与康梁都不能望其(严复)项背”。

  此外,他还是目光远大的教育家,改名后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此次展览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在致辞中指出,严复先生在北大任职期间,做了三件对北大有深远影响之事: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归并了科目;规定在校教员须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内兼职;并开设了外语和西学课程。二是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开启了蔡元培先生未来办学思想之先河。三是顶住了教育部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北大存在。

  可见,严复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思想家、翻译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有胸襟抱负的教育家,人称“侯官严几道先生”!

  “西学第一人”书法不一般

  严复很有名,有名到人们都忽略了他还是位不折不扣的书法家!

  严复自幼聪颖,又受家学熏陶,有较好的古文功底,长大后师事黄宗彝,对儒家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至此,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他转而又开始自身反省,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难怪人说,严复是那个时代中西结合式的典范人物,同时也是个有着西学履历的传统中国文人。

  在这个满屏都是书法家的当下,看看当年严复的书法,高下立判。严复读书为官,救亡图存,奔走相告,只在教育这一项,都是个大忙人,更别说其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用功了,但严复在书法上的功夫也同样不小——“西学第一”也挡不住有一颗爱传统书法的心。有那么多事情要忙却不影响其练字的功夫,反过来思考,看来书法家不是一个单纯的称谓,他可以有无限种身份和多学科知识,这在当下也有无限的借鉴意义。

  不囿于时风严复碑帖双修

  清末民初,在书法用功上,与一般读书为官的人而言,“馆阁体”及日常便捷行书都会稍有注意。但严复却不仅仅如此,从现存严复书迹来看,他对书法本身就很有兴致,除了楷书,对有表现力的行草书有比较全面的探究。当然,他的楷书水准也不错,北碑类型的大字也很是出色。

  说到清末民国的书坛,不得不提康有为——他和严复同一时代又住的不远(康有为广东人,严复福建人)。作为一位书法理论家的康有为在清末之际提出“尊碑抑帖”学说,从而终结了中国古典书法思想史,他的书学名著《广艺舟双楫》继阮元、包世臣之后,再举碑学大旗,他将魏碑、北碑等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时段,帖学书法衰微至极,无法与碑派书风抗衡。

  但严复不同,在对待碑帖书法的学习和审美问题上,他不强烈、不偏倚,碑、帖都有所涉及并各有造诣。与比严复早生10年的吴昌硕植根《石鼓文》《祀三公山碑》《崔敬邕墓志》不同,严复的行书临过《集王羲之圣教序》,临过孙过庭的《书谱》,临过颜真卿的《蔡明远帖》,还临过褚遂良的《唐太宗文皇帝哀册文》……此外,苏轼、黄庭坚、赵孟頫,乃至清代诸家何绍基等他都多有借鉴学习,不仅国内,于日本藤原行成也有所用力。而且,在碑帖双修的路上,严复不像沈曾植一样,即使临《淳化阁帖》也要带有章草、钟繇的凝重厚古追求,而是风格明显,自由变化。

  此外,从展览展出的作品及严复相关书迹可见,严复的临帖生涯持久,一直坚持到晚年。而且,其临摹不限于原帖样式,单临《书谱》的作品就有很多不同形式。除了临摹,严复在创作上楷行草皆有,款式多样,风格类型既有清雅的行楷,又有厚重的北碑楷书以及飞动绵亘的大草。就现存严复的书法作品来看,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受欢迎,很多作品是应亲朋的请求而作,如“知者不言以阅众甫,为于未兆是谓微明。款识:伯琦贤仲属,侯官严复”。再如“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这幅手书朱子对联为严复赠与“幼梅仁兄”……

  看似遗憾的是,各方面出色的盛名会掩盖住严复书法家的身份。不过,由此也可看出,不管是干哪一行,那个时候的读书人都会把书法真格地当回事——也许不必非要为了当个书法家去练字,读书人本就要有个读书人的样子,写字是基本素养之一。

关键词:严复,书法,碑帖

责任编辑: 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