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道尺传承“铁”精神
1月19日8点30分,北京铁路局保定工务段高碑店线路车间线路检修工区主任刘建忠风尘仆仆下了检修夜班后,直接拿着他的“道尺”来到工区办公室,与工区党支部书记赵志宝和工长王保国商议一天的工作安排。由于有线路车间工区负责人的电视电话会议,简单布置后,9点整,刘建忠已准时坐进了会议室。 “铁路线路检修车间是按照半军事化管理要求的,准时和准确是每一名检修职工必须遵守的准则。道尺,则不仅是衡量两股铁轨距离的计量工具,也是维修作业标准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刘建忠主任就是我们工区“三把道尺,三代情缘”里第二代中的一位。”赵志宝在弘扬“长板凳精神”的《摇篮》展室中介绍“三把道尺”的由来: 两位80多岁的老人,一位是身为河北省和铁道部”双劳模“的李宗轲,一位是兢兢业业奋斗在巡道第一线的老巡道工刘树堂,几十年的老工友,几十年的区段见面交接,他们手拿木道尺在铁路线上巡视,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两位老人退休后,李宗轲的儿子李海涛和刘树堂的儿子刘建忠分别接过了父辈们的”道尺“,时值铁路“六次”大提速,木道尺换成了铝合金道尺,铁路情缘得以延续。 2015年,中国铁路迎来了高铁时代,刘建忠的儿子刘欢也进入高碑店养路工区。两家人深厚的友情,共同的铁路情缘,撮合刘欢与李宗轲的孙女、李海涛的侄女缔结连理,此时传递到他手中的道尺已经成为更精密的电子道尺。 即便每天都与道尺打交道,李海涛伸手触及到父辈木道尺的一刹那,眼里仍闪烁出明显的光彩,他动情地回忆起1996年7月1日自己刚入职时,父亲李宗轲语重心长的话:“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既是党的生日,又是你职业生命的开始,你一定要听党的话,干好工作。” 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对父亲的承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线路检修工。每天巡道区段往返21公里,相当于半个马拉松。而在李海涛看来,这与父辈三十几年如一日,能绕赤道两周半的巡道里程来说,并不值一提。 作为现代铁路线路维修工,听着爷爷刘树堂巡道故事长大的刘欢,从小耳熏目染,充满了对铁路的热爱,语言表述也更具有时代感。他一边演示三种道尺的使用方法,一边介绍道尺的变化,强调电子道尺测量误差仅为0.01毫米。 “曾经的巡道工,工作时不仅要拿着道尺,还要背着通讯工具、羊角锤、指示灯、维修工具等等几十斤负重,一个人在铁道沿线步行二十公里检测维修,非常辛苦。”赵志宝介绍,铁路检修工的工作必须风雨无阻,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待命,没有节假日,越是风大雨大的时候,就越是要第一时间检测铁轨的安全。如今,巡道工工种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飞驰电掣的高速列车和高科技手段保障的铁路巡视监测系统。然而,铁路线路检测工的责任与工作精神却不会也不能有丝毫的变化。 铁轨1435毫米轨矩,每增加一毫米的正负误差,都有可能影响到铁路的安全运行,影响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每一名铁路线路检修职工必须牢记的。铁路线路检修工人的“道尺”就好比战士手中的枪,医生手中的听诊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无论它在形式、技术上有怎样的提升,都需要执掌者心中坚定不变的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老兄弟、好工友、小两口,三代铁路人用汗水和年华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与大跨越,木道尺、铝合金道尺、电子道尺,三把道尺记述着每一位线路检修职工用信念和决心为中国铁路蓬勃发展默默作出的奉献,传承着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铁”精神。 |
关键词:精神 铁路 线路 检修 工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