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遇袭维和英雄归国
6月27日晚,陆军在首都国际机场组织迎接仪式,欢迎我赴马里维和部队4名遇袭受伤官兵回国。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妈,我要去维和部队了!”“去吧,好好干!”二十多天前,当王桂云从老伴儿的电话中,得知儿子李涛在马里负伤的消息后,她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这段对话。这是儿子在确定参加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后,临行前与家里的一次通话。 直到6月27日晚,守候在首都国际机场的王桂云,依旧能够向记者清晰地复述出这两句话,甚至还有儿子当时略微激动的语调。当晚,李涛将与其余三位同在遇袭事件中受伤的战友司崇昶、卞龙、丁福建一起回国。王桂云的心情,更是不能平静。 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恐怖袭击,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牺牲、5人受伤。 “他爸爸在建筑工地上给我打电话,说李涛在马里受伤了,我当时就哭了。”正在学校食堂打扫卫生的王桂云不敢相信,才去马里十几天,儿子便出了事,“我总想着他还在电话里开心地跟我说,他要去维和了。”王桂云哽咽地告诉记者,经过抢救后的儿子,与他们通了一次话,“一打通就说,妈,你放心,我没事儿!我说,我们知道,你是为了世界和平受的伤,值得!” 维和英雄,不仅是父母的骄傲,更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6月27日晚10时20分许,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4名维和英雄司崇昶、李涛、卞龙、丁福建搭乘国际航班安全抵达首都国际机场。陆军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军委、国防部、陆军、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以及外交部有关部门等军地领导和受伤官兵亲属到机场迎接。 飞机稳稳降落后,担负后续治疗任务的陆军总医院医护人员立即登机检查伤员健康状况,护送伤员到机场贵宾休息室。 和平威武胜利之师,彰显“中国形象” 迎接仪式热烈、庄重、简朴,礼兵分列两旁夹道欢迎英雄归来,4名女兵代表陆军官兵向维和英雄献花。 “尊敬的司崇昶、李涛、卞龙、丁福建,及各位从马里归来的战友,你们辛苦了!欢迎你们回到祖国!”陆军副司令员周松和代表陆军司令员李作成、政委刘雷和陆军领导机关到机场迎接,并向4名遇袭受伤官兵及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周松和指出,在这次马里维和部队营区遭受恐怖袭击中,维和官兵临危不惧,恪尽职守、妥善处置、勇往直前、不畏牺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们的英雄壮举,充分地展现了我军官兵的勇敢精神和良好素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周松和表示,这些英雄壮举,“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全军官兵永远不会忘记!” 陆军副司令员周松和向4名遇袭受伤官兵及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司崇昶是第16集团军工兵团一连六班班长,2013年12月参加首批赴马里维和任务,被联合国授予二级和平勋章。今年5月,他主动申请参加第四批赴马里维和,任立体中队三班班长。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一辆皮卡沿着哨位前N8公路开进,行驶至我外围警戒线边沿时,突然加速转向,高速冲击外围破胎器、铁丝网等防卫设施。生死考验面前,司崇昶坚守战位,依法向不明车辆开枪射击,阻止其闯入营区,为维和战友赢得了应急处置时间。空袭车辆燃烧并发生大爆炸,申亮亮壮烈牺牲,司崇昶被炸成重伤。 袭击发生时,步兵某旅通信营通信连战士李涛完成执勤任务正在返回途中,火光冲天爆炸声起,李涛大喊“炸弹!”并迅速将不知所措的上等兵郭栋推倒在最近的沙箱下,自己却被高速飞来的爆炸残骸击中双腿,导致右小腿严重变形,左大腿被划出手掌长的伤口。 同一时刻,第16集团军工兵团上士、维和工程兵大队给水中队电工丁福建正在抢修大队用电设施,第16集团军工兵连连长、维和工程兵大队立体中队中队长卞龙正在组织快反班前出,都被爆炸强烈的冲击波震伤。 马里维和官兵营区遭受恐怖分子汽车炸弹袭击后,按照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中国军队工作组紧急赶赴马里,做好遇袭伤亡官兵善后救治工作,协调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和马里政府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维和部队安全,有效执行维和任务。经过多方全力救治,4名遇袭官兵伤情稳定,经联合国批准回国接受后续治疗。 恐袭面前,中国维和官兵表现出色,赢得各方高度赞扬。联马团参谋长现地查看后评价,在这么严重的恐怖袭击下,中国维和部队把伤亡降到了最低限度,中国部队的专业素质令人敬佩! 维和英雄向战友、亲属,以及所有关心他们的人民,敬军礼。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家国两相依,向英雄亲属致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认为,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习近平表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在对维和英雄亲属的采访中,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每一个为国出征的坚定背影之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无私奉献与默默支持。良好的家风,深刻影响着这些维和英雄。 司崇昶的哥哥司崇绪告诉记者,“家里爷爷当过兵,爸爸当过兵,所以弟弟从小就热爱军营,有着炙热的报国心。”最初,司崇绪通过电视看到了马里维和部队受伤官兵的图片,“当时说是在抢救,脸上包扎着绷带,我看着感觉像弟弟,眉毛、眼睛、鼻子都很像。”心急如焚的司崇绪不敢将这一消息告诉父母,直到他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这是司崇昶第二次参加维和,当初父母支持吗?”正当司崇绪准备回答中国青年网记者的提问时,一旁焦急等待的父母突然齐声向记者回应,“支持!”司崇昶的母亲王四妮紧接着告诉记者,“等一会儿看到他,我们就放心了。为国家,为人民,他的这些决定,我们都支持!” 任晓雪是第16集团军工兵连连长卞龙的爱人。二人相识9年,结婚4年,满打满算在一起的日子不足1年。任晓雪告诉记者,此刻的自己很紧张,脑袋一片空白。自5月份去到马里,卞龙都会在睡觉前用微信向妻子报平安。为了倒时差与丈夫说一句“晚安”,任晓雪每天早上5点多便起床。 “在电视上看到马里出了事,我赶紧留言问他,是不是他们那儿?过了很久,他回复说,不是。我当时就相信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他已经住院了。”担心婆婆思想状态不好,任晓雪急忙打电话回吉林老家安抚宽慰,尽管彼时自己的情绪波动也相当大。 任晓雪为丈夫送上献花。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这是卞龙第二次参加维和。第一次,是在与任晓雪结婚后的那个冬天。“我们是12月份结的婚,过了元旦,还没过阴历新年,他就去维和了。”结婚四年,两人一直还没要孩子,“为了保障健康,维和前后会打疫苗”,任晓雪透露,生孩子一直未被夫妻二人提上日程。直到今年初有了想法,“但是他又开始了第二次维和征程。” 四年来,夫妻二人也未能一起在除夕夜吃上一顿团圆饭。采访中数度落泪的任晓雪微笑着告诉记者,“没办法,谁让我们选择了军人。他们需要理解,需要支持!” 在航站楼内等待维和英雄归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任晓雪将一朵粉红色的花轻轻放在了身后,眼光望向机场通道。这朵花,她打算在第一时间送给丈夫。 相视无言,卞龙将妻子拥入怀中。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在欢迎仪式结束后,伤员们将被送往陆军总医院接受后续治疗。任晓雪再次来到卞龙身旁短暂告别,二人噙着泪水相视无言。在身旁战友的提醒下,卞龙将妻子拥入怀中,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第16集团军工兵团上士丁福建是地地道道的辽宁抚顺人。他的表姐李杰告诉记者,弟弟这一辈,是“福”字辈。取名“福建”,寓意着家人对他的美好期望。从5岁开始,丁福建跟着父亲丁贵彬长大,父子俩相依为命。当兵11年,休假时间不多,今年30岁的丁福建依旧单身。“舅舅很疼他,家中就这么一个孩子。”尽管如此,在丁福建提出想去维和的愿望时,丁贵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男子汉大丈夫,这是好事!” 得知丁福建受伤的消息,李杰隔三差五给舅舅打去电话,“他好几天没吃饭了,活儿也没心情干。但在弟弟面前,他从不提这些。” 陆军副司令员周松和代表广大陆军官兵,向英雄的父母和亲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表示,一定会全力照顾好每一位受伤的同志。 陪同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早期受伤严重的司崇昶、李涛经过治疗,目前情况稳定,身体正在逐渐恢复中。此外,陆军总医院抽组骨科、呼吸内科、胸外科、烧伤整形科、耳鼻喉科、心理医学科等科室主任组成救治专家组,挑选10名经验丰富、服务细致的护士组成护理组,为4名伤员制订了救治方案和工作制度,确保救治工作科学高效。 李涛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进入航站楼,父母亲热泪盈眶。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看到官兵们的精神状态,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站在轮椅旁,止不住泪水的王桂云紧紧抓着儿子李涛的手,说出了那句她在心中思索数遍,孩子回国后,第一句最想对他说的话:“好好养伤,把伤养好了,咱们还去维和!” |
关键词:维和,马里,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