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智造催化剂
工程科技,对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懂行的人却知道,它与制造业息息相关。制造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根基。从某种程度来说,工程科技含量影响着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能否把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影响着我国制造业能否由大变强,拓宽从制造到“智”造的快车道。因此,针对重大课题的智慧汇集、针对前沿问题的自主探索,多多益善。 ——编者 日前,工信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多家大型骨干企业相关负责人济济一堂,发起成立“中国工程科技创新联盟”,搭建了一个工程、科技、高等教育界深入交流的平台。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现状有望改变 在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根基所在。我国自2010年起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之位,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许多核心技术、零部件和高端装备仍然受制于人,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 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重大挑战。“从内部因素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抢占制造业高端。另一方面,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低端。”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分析。 苗圩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全球发展动力和产业分工的格局已经开始发生调整,“抓住了就是机遇,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不住就是挑战,会长期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 为此,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工程科技将更直接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周济介绍,“中国制造2025”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谈及智能制造,周济强调,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4个维度深刻认识。“当前,这几个方面我们同西方发达国家都还有显著的差距,仅就模式一项来说,我们就有很长的路要走。”周济以通用电气为例,“通用电气在发动机上装了很多传感器,可以传回高温高压环境下航空发电机的各种数据,相当于用大数据做了一个健康保障系统。这种按小时收费的保养服务目前已占到通用飞机发动机业务收入的60%以上。可见,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迅猛发展之下,把包括机器、设备在内的工业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相连接,可以延展产业链、开发新的产业模式及价值。” “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展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介绍,“我们需要搭建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探讨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从战略层面上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中国工程科技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从科研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各类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设计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培养制造业、大数据、互联网发展急需的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动政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介绍,高校当切实推进工程科技和人才培养,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协同创新,为建设制造强国做出贡献。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31日 12 版) |
关键词:工程科技,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制造2025,周济,科技创新,低端,智能制造,高校,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