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保定频道 >> 财经新闻

河北记者回家乡体验新农村新常态新变化新希望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5-02-26 14:11: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编者按】乡情,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摆脱的情怀,对于本报记者而言同样如此。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回乡的记者们真切地感到,那最熟稔的乡土似乎在不经意间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红红火火的连锁超市,像城里一样平整的街道,潮味儿十足的经商模式与农业生产方式,还有大姑娘小媳妇津津乐道的理财新招,都折射出令人振奋的时代图景。

  今天,本报《追访》栏目推出特别策划——《记者回家乡》,讲述那些发生在乡村的新鲜事。让我们一道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常态、新变化和新希望。

  邢台清河县

  王双庙村

  链条延伸利润高

  □本报记者段丽茜

  订单有了,邢台清河县王双庙村村民王金胜却有点着急。“年前和工人说好正月十五后开工,现在争取提前到正月十二。正在过年,不能开工太早,我和客户再商量一下,尽量晚点交货。”他说。

  清河县是中国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春节假期记者回家乡发现,与往年相比,这里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几乎家家户户安装的梳绒机,如今有很多被织羊绒衫的电脑横机替代。“梳绒机是把羊绒进行初加工,把里面的毛针、杂质梳理出去,织羊绒衫是深加工,利润比梳羊绒高一倍。”在租用的4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王金胜对记者说。

  正月初五,宽阔的厂房因春节放假变得静悄悄的,12台崭新的电脑横机整齐地排成3排。去年10月,梳绒、销售羊绒原料20多年的王金胜实现了转型,投资近100万元购买了12台电脑横机。去年4月,村里建成了羊绒制品加工基地成为他转型的直接原因。“来这里加工羊绒衫的网店越来越多,我买横机主要织羊绒衫和坎肩。”他说。

  与他预想的一样,从去年10月底开始一直干到今年2月16日。4个月时间,赶制了4万件羊绒衫,利润达到28万元。

  除了生产羊绒衫之外,王金胜对今年有了更多想法:在淘宝的两家网店已经申请下来,即将开张;在七八月份本地订单不太多的时候,要接一部分日本、美国等国外的订单。“我已经到石家庄、保定的外贸公司考察过,他们接的羊绒衫订单忙不过来,我可以帮着加工。”

  如今,清河县400多家专供网商的羊绒深加工企业的3000多台电脑横机不停运转,每天生产7000多家网店定做的产品。羊绒加工量虽与过去持平,但所创产值却由初加工占主导地位时的7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60亿元。

  沧州东光县

  吴振刚村

  小两口的理财账

  □本报记者庞超

  2月22日,大年初四,屋外鞭炮声断断续续,喜庆的气息四处弥漫。但这些并没有引起沧州东光县吴振刚村90后小两口庞炎、任新未的注意,他们正在屋子里的电脑前敲敲打打,还不时拿起笔算起账来。

  原来这小两口去年在县城打工刚刚挣了3万元钱。过去,俩人总是喜欢把攒下的钱存进银行里,今年他们却打起了投资理财新主意。“3万块钱存进银行一年利息1000多块钱,而购买理财产品就能赚1680块,多600多块呢!”任新未这样盘算。

  近两年,这个104国道沿线、500多口人的小村庄发生了不小变化。很多90后农村青年到了婚龄结婚成家。他们中不少人从盖房买房到结婚生子都依靠父母,婚后一两年还不愿出去打工,留在家里当起“啃老族”。但这小两口却没这样做,他们把结婚时双方父母给的钱拿出来交首付,贷款购买县城一套82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月得还1680元贷款。

  “这样做就是想给自己加加压,给爸妈减轻负担。”庞炎说,还房贷、养孩子,他们都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虽然丈夫信心满满,可作为妻子的任新未却偷偷地告诉记者,“俺们真是压力不小,得学学投资理财,日子还要精打细算。”

  这对小夫妻春节学理财的背后,是农民手中闲钱如何利用的问题。随着我省农民财富不断积累,理财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如今,农民理财投资方式已不仅限于银行储蓄,基金、外汇、互联网金融等投资理财新花样正在逐步走进全省农民的生活。

  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开辟更多的理财渠道,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庞炎、任新未小两口对未来信心满满,“一边打工、一边攒钱,等过几年有了家底儿就开一个生产压瓦机的厂子,自己创业当老板。”

  衡水桃城区

  东邢疃村

  大棚净菜成新宠

  □本报记者赵红梅

  春节期间,衡水桃城区邓庄镇东邢疃村村民李群贵的手机响个不停。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开始讲究‘吃健康’。生活节奏快了,消费者追求吃着方便,所以,今年春节,我们就根据市场需求卖净菜,只要来个电话,我们采摘后经过处理、包装成净菜,送到用户所在的社区超市,保证新鲜、绿色。”

  2月21日,大年初三。在李群贵的大棚里,记者看到,他正为客户采摘所需的蔬菜,无论是五色椒、荷兰瓜,还是樱桃西红柿,摘下后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你别看卖净菜有损耗,但价格高出原来卖普通菜一倍。”李群贵说,原先他们种的菜都是推着三轮车到集市上卖,一车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在社区超市卖净菜,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合作社还注册了品牌商标,土地的产出效益大大提高。

  这一变化,反过来倒逼生产方式转型。“我们现在都用有机肥当底肥,使用生物营养液预防病虫害、用物理方法杀虫,不用化肥。”李群贵介绍。

  李群贵的变化是邓庄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缩影。近两年,邓庄镇以蔬菜发展为核心,依托土地流转,确立了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巩固特色产业的农业新思路。截止到目前,全镇33个村全部从事蔬菜种植,其中设施蔬菜达到25个村,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全镇种植面积的52%,已初步形成了西卫樱桃西红柿、大城无公害韭菜、留仲无公害西瓜、东卫无公害山楂等为主体的现代特色农业。

  石家庄晋州市

  总十庄镇河头村

  好路引来收梨客

  □本报记者马彦铭

  2月20日,大年初二,天空飘起雪花。在石家庄晋州市总十庄镇河头村,对农村的一切充满好奇的女儿吵着要去村南的梨树地去玩,记者骑着自行车带她驶向村南,发现去年坑洼不平的围村路已经硬化。

  河头村是梨树专业村,村南近2000亩梨树是许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往,村里的主要街道都是土路,遇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坑坑洼洼,时常会有拖拉机陷在泥里,村民叫苦不迭。村民付艳峰说,前些年,就因为路不好走,许多收梨的客商都不来村里,村民只好去外村卖梨。“我去外村卖梨没少受罪,费时费力,经常吃不上热饭。”

  “在去年的农村面貌提升行动中,我们硬化了村南1公里的围村路,同时还把村里的一些主要小街道铺上了便道砖。”河头村党支部书记马光利介绍,近几年,村里先后硬化了三条主街道,加上去年硬化的围村路,共硬化道路5公里,村民出行条件大为改善,不仅一度离开的收梨客商又回到村里,还吸引了新的商户前来。目前,村里的梨园正在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便捷的交通让省城的农业专家更方便前来指导。

  路好走了,村里的小汽车也更多了。村子里有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是开着汽车上下班。道路畅通、经济发展,正让农村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从晋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14年该市投入资金468万元对桃园等18个村的主街道实施了硬化,今年初步计划再完成20公里的连村公路改建,村民们出行将更加方便。

  保定安新县

  大东庄村

  超市下乡乐农家

  □本报记者赵建

  小卖部出门就到,连锁超市在1里开外,保定安新县安州镇大东庄村村民顾立娟却“连买瓶酱油都要去超市”。2月24日,她来到安州供销社金客隆超市,选购了一些桶装食用油和饮料装在自家轿车上,准备送给长辈。

  她为何舍近求远呢?顾立娟说,去超市购物已成习惯。金客隆超市去年9月份开业,“产品都是品牌货,价格也公道,买着放心、舒心。”

  记者看到,金客隆超市经营面积约600平方米,日常用品种类繁多而且是明码标价,货架分门别类整齐排列,与城市的超市区别不大。令人意外的是,便捷的POS收款机成了“标配”,村民们也能刷卡购物了。超市负责人郑忠领说,他们的货源均来自正规渠道,质量有保证。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小卖部已难以满足农民更高的需求。在一些村庄,有的小卖部从批发市场或个体作坊进货,成了假货集散地,出现了“娃恰恰”、“康帅傅”等山寨货。村民们早就盼着附近能开家正规超市。

  村民的期盼,给连锁超市开辟了发展新空间。目前,以乡镇为中心的零售商业圈逐步繁荣,成为了市场蓝海。金客隆超市是安州镇一家较大的卖场,由于质量可靠,吸引了镇内大量村民,开业至今约半年时间,营业额已突破200万元。

  如今,不仅在保定,我省乡村已开始刮起“超市风”。在石家庄、唐山、廊坊等地,供销社系统不断拓展连锁经营规模——拥有连锁经营企业57家,终端网点1.5万家,去年消费品零售额近400亿元。

关键词:新农村,新常态,河北记者,回家乡

责任编辑: 李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