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保定频道>>河北新闻

焦桐花开——在兰考县寻访焦裕禄精神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4-05-12 11:17:4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后来,老人一直珍藏着这张和焦裕禄一起拉过的耧。焦裕禄山东老家来人找他采访,之后向他买这张耧,问他要多少钱。老人说:“你们是为了宣传焦书记的精神,我一分钱也不要。”来人就把这张耧搬走了。

  在东坝头乡张庄村,我们听游富田老人讲:“翻泥压沙的时候,焦书记亲自拉个架子车,外面褂子脱了,穿个线衣,裤腿也挽起来,和大家一起干。我当时19岁,跟焦书记说我年轻让我拉吧。焦书记说,你刚不上学,没干过重活,还是我拉,你推着。”

  在葡萄架乡赵垛楼村,我们听王军老人讲:“我们正在砍高粱,这时焦书记走到人们中间说,好长时间没有砍过高粱了,就拿起镢头砍了起来,边干边说,自己也是种地出身。看见焦书记动作熟练,干活利落,人们先是吃惊,接着赞叹起来。”

  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挖沟,他挥锨;群众栽树,他培土;群众喂牛,他添草……一个个村民的讲述告诉记者,为什么焦裕禄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跟咱群众一样的庄户人”。

  “焦书记经常告诫县社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牛屋、田头参加生产劳动,用汗水来密切干群关系。他给干部们规定:一定要把参加劳动作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下乡蹲点时,坚持劳动;面上跑点时,就地劳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刘俊生说。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大事小情上,焦裕禄心里想的都是广大群众,而不是自己。

  刘俊生记得,每次他和焦裕禄一起下乡,焦裕禄都让他带上相机,却不让给他照相。这个谜,刘俊生一直猜不透,后来逮着机会问焦裕禄。焦裕禄笑着给他解释:“叫你拿着照相机,就是为了多给群众拍些照片。那一次到耿庄,你还记得吗?群众一看要给他们照相,把衣服一脱,挥舞工具,口里喊着‘使劲儿干哪!给咱照相哩!’你看,给群众照相对他们鼓舞多大呀!”在兰考工作一年多,焦裕禄只留下了四张照片,其中三张还是刘俊生偷偷拍下的。

  时任县委办公室干事的李忠修记得,一天他和焦裕禄去察看灾情,半路下起了雨。李忠修让焦裕禄穿上雨衣,焦裕禄拒绝了,他让李忠修披上,说等会儿雨大了他再穿。过会儿雨大了,李忠修要脱下雨衣给焦裕禄,但是焦裕禄说:“这不算大雨,你先穿着。”倾盆大雨下了起来,焦裕禄说:“既然雨都这么大了,我也淋湿了,咱俩保证一个人不受淋,你继续穿着吧。”

  兰考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朱传峰记得,当年他的父亲朱礼楚和另一位大学生魏鉴章分到兰考当林业技术员,焦裕禄专门到泡桐苗圃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是南方人吃不上米,生活不习惯时,焦裕禄叫县委办公室同志想办法予以照顾。不久,两位大学生去粮站买粮食时,粮站同志告诉他们可以全部买大米了。“是焦书记的关心,让我父亲和魏伯伯的思想坚定下来,扎根兰考,为这里的林业发展贡献力量。”朱传峰说。

  一个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的人,群众永远把他记在心上。

  在焦裕禄纪念馆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参观者有许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中有家在县城附近自己溜达来的,也有家在几十里地之外专程结伴而来的。问他们来过这里多少次,他们回答说记不清了。但是他们参观时,目光依然那么专注。

  仪封乡耿庄村70多岁的老人梁道锋就是他们中的一个。梁大爷由于生病,在与纪念园一路之隔的县医院住院。每天输完液,他都要来这里转上一圈。谈起对焦裕禄的印象,老人感叹说:“这个县委书记架子恁小!”如今,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提起焦裕禄,依然亲切地称为“老焦”。

  “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焦裕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50年后,他依然活在兰考人民心中。

  正对着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已长成三人合抱的大树,枝繁叶茂,高耸挺拔。不论刮风下雨,附近朱庄村今年72岁的魏善民大爷每天都会拎上一把大扫帚,清扫这棵焦桐周围的落叶。“焦书记和我们在一个锅里吃过饭,红薯面窝窝头加咸菜。焦书记去世后,我父亲先在这里扫,身体不好了,就交给了我,我只要能动弹,就一直扫下去。”老人说。

  “一天不死,我就会守着这间焦书记跟农民代表开座谈会的屋。”双杨树村67岁的姚留学说,当年焦书记在这间屋里坐在砖头上,和群众商量如何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路子。姚家的院子历经4次翻新,唯独这间临街的老屋保留了下来。风吹雨打几十年,老屋已经破败不堪。儿女们曾劝他把老屋拆了,既能扩大些住宅面积,也能当做门脸儿增加点收入,可老人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舍不得。”

关键词:焦裕禄,兰考县,寻访

责任编辑: 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