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控股19年未分红 房地产公司也"差钱儿"
光华控股管理层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全部用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未分配利润近年来一直为负值,所以未分红 上市20余年,现金分红次数为0,仅在上市头两年有两次赠股分红,光华控股被称之“铁公鸡”似乎并不为过,但从公司近年来的年报看,分红能力尚显不足。光华控股2013年年报显示,未分配利润还高达—1.08亿元。 “我们这么多年没有分红,但公司是按照利润分配相关政策来实施的。”光华控股某管理层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道,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来的未分配利润一直是负的,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全部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了。 值得注意的是,光华控股的房地产主营业务经营得并不顺利,且明显有转向经营水泥业务的倾向。据其相关人士透露,近几年已经没有新增土地储备,尤其有些开发项目分布在苏州市,但据记者了解,近两年苏州楼市热度并不低,但其仍有别墅存量房尚未售完。 19年不分红 公开资料显示,光华控股的前身是吉林轻工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上市时股票简称吉轻工A,1998年因亏损第一次带上ST的帽子,随后两年连续亏损,2001年ST吉轻工被暂停上市,因实施特别转让,冠以PT吉轻工。2002年,ST吉轻工恢复上市。随后,光华控股先后两次重组,2005年更名为ST吉光华,2006年5月成功摘帽,成为光华控股。2012年7月,光华控股实际控制人由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变更为赵璧生、赵辉父子。 实际上,光华控股大股东几次易主,分红情况却一直没有改变。《证券日报》记者从巨潮资讯网查阅获悉,光华控股1993年12月上市,当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42.13万元,当年以10送1.6股转增0.4股方案分红;1994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1.06万元,当年以10送1股方案分红。 而1994年以赠股方式分红是光华控股上市以来的最后一次分红,时至今日,19年时间过去了,该公司一直没有任何分红。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意味着光华控股从1993年上市以来,21年没有现金分红。 对此,光华控股董秘办公室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道,“此前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光华控股2005年更名,在2005年至2006年期间,公司经营主业发生了变化,变为房地产业务”。近几年来,公司未分配利润一直为负,每年实现的净利润一直在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并未分红。 净利润不足填平亏损窟窿 实际上,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光华控股上市前6年,其未分配利润一直为正值,甚至1997年达到了7728.75万元。1998年则为3142.26万元,但1999年则急转直下,当年的未分配利润直接骤降至—2.39亿元,其落差可见一斑。 而1999年至2013年的15年间,光华控股的未分配利润一直为负值,这也成为其19年没有分红的重要“借口”。 值得一提的是,从光华控股的盈利情况来看,上市前6年累计净利润为1.46亿元。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3亿元。而在此后的13年里,除了2008年净利润亏损2093万元外,其它12年净利润全部为盈利,总计盈利额为1.51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光华控股从1993年上市以来的21年中,累计净利润仍然亏损7000多万元。“公司近年来虽然实现盈利,但净利润总额却不高,且一直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光华控股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一直按照利润分配和分红政策等相关规定管理执行。 那么,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是否提出了分红要求呢?“以前的情况不太清楚,但从我2012年接手以来,没有股东提出过现金分红要求。”上述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表示。 事实上,光华控股大股东几度易主的同时,光华控股的主营业务也一直在变更,1993年上市之初,其主营轻工产品、原材料及农副产品的贸易业务。2005年,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以自有资金投资房地产开发、教育及相关产业等。2012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同时增加“投资建材教育及相关产业”,且收购了青海湖水泥100%股权。 据光华控股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房地产业务销售额1389.24万元,同比骤降87.89%;水泥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00.25万元,同比暴增1829.38%。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了解,光华控股2005年主营业务变更成房地产业务后,公司的房地产开发似乎一直不顺利,不但最近几年没有新增土地储备,而且在苏州这个房地产市场热度相对很高的城市中,其存量房也尚未售完,包括别墅项目和车库。 |
关键词:光华,分红,房地产,差钱儿 |